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篇 “中国奇迹”背后 制度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历年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和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竞争力报告广受关注。很多人看来,竞争力衡量的标准主要是经济表现,如GDP增长率,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基础设施等。如何看待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中国靠什么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记者:传统经济学认为,每个国家都具备土地、劳工、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只要懂得利用这些要素,就可以在国际上取得优势。但在各种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今天,各国的竞争力仍然差别很大,为什么?

陈志武: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之前,由于交通不发达,世界各大洲之间的交往和了解很少。在那种情况下,人们不会谈论国家竞争力,因为没有交往就无所谓竞争力不竞争力。那些时代,惟一能和竞争力扯上关系的可能就是军事力量。

后来到了19世纪,蒸汽轮船、火车、电话发明了,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开始了,国家之间打交道、做贸易了,竞争以全面的姿态在进行。但是,在农业社会和早期的工业社会时期,在人们的基本温饱问题还没解决时,自然资源的多少,土地、黄金、白银储藏量的大小,成了衡量和判断国家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实物资产决定了国家竞争力。

到“二战”结束之后,工业生产技术全面成熟,交通运输容量和成本也都发生根本性的升华,机械化大生产和万吨巨轮运输使人类的基本温饱不再成问题。特别是近20年来,在以飞机和互联网为主的交通与信息架构下,国家交往的内容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外贸总额占全球GDP近80%的情况下,自然资源与土地已不再是国家竞争力的最决定性的因素了。像没有铁矿石的日本和韩国,以及没有多少铁矿石的中国,都能变成世界最大的钢铁出口国,成为世界工厂,等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