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寻找大牛市:巨国效应与中国经济的未来 区域、行业与技术的梯度增长效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依照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工业化的过程是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过程,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岗位应由非农业部门提供。但是,1949年以后,中国在长达近30年的时间里,在支持工业体系独立和完善的同时,农业释放出来的劳动力无力被后者有效利用,以至于出现了农村劳动力过剩。劳动力过剩造成贫困,劳动力素质不高又导致过度贫困。这样便大大弱化了过剩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能力。

1978年改革开放前中国特有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广大农村陷入了“资金缺乏→过度贫困→素质低下”的恶性循环之中,更重要的是,这种二元经济结构造成了二元现象:一部分现代化工业同落后的农业并存;一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并存;一部分具有工业化、现代化因素的城市同幅员辽阔的以传统方式生产和生活的农村并存;少量优秀科学家、学者等民族精英同大量文盲、半文盲并存。

与上述相应的是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长期以来,中国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机制。1949~1978年的近30年里,由于贯彻“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方针政策,加上片面追求发展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经济路线,造成了中国大城市、特大城市发展日益畸形,众多中小城镇则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在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重视生产性建设、轻视非生产性建设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城镇基础设施和服务业长期以来欠账很多。这一切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性转移的严重瓶颈。不仅如此,中国城乡之间人为造成的壁垒,严重阻碍了众多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加上政府实施口粮配给制和户籍管理制,农业过剩劳动力完全失去了正常进入城市经济系统的自由,从而在制度上把广大农民摒弃于工业化过程之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