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译后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棚屋》作者威廉·P·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提到书名是一个比喻,“棚屋”代表着“由你自己的痛苦建造的房屋”,“比喻你受困的、受伤的和遭损害的地方……以羞辱或伤害为中心的地方”。但在小说里,“棚屋”是人在绝望中获得重生的地方。

破旧、荒凉的棚屋,是绑架和虐杀女童的犯罪现场,焕然一新的梦幻木屋,又成了上帝抚慰和启迪满腔哀怨的父亲的慈爱居所。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触目惊心的现实场景与生机盎然的天国奇迹呈现在同一个地方,甚至呈现在同一天里。一张神秘的字条成了超越现实的契机,凡人麦克并未深陷睡梦。上帝和耶鲰却以平常人相貌一齐登场,逝去的爱女隔着瀑布同麦克相见……

现实的情节大大越出了现实的边界,最终又在现实中找到了落脚点。

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小说,中国读者可能会觉得这本畅销小说很另类。

其实在西方文学史上,关注信仰问题的寓言体作品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并拥有相当数量的读者群。或许读过英国清教徒牧师约翰·班扬的寓言体小说《天路历程》的人,更容易把握这部小说的精髓——一部写得很聪明的探究信仰问题的文学作品。确实有评论家将《棚屋》与这部十七世纪英国文学名著相提并论。但作为一部吸引了千百万读者的畅销书,它又被赋予了悬疑小说的框架,只是在读者以为将显露邪恶和鬼气的地方,却突然洋溢起上帝仁慈的言谈笑语,呈现出天国的奇幻美景。在那座荒凉破败的棚屋中,爱女惨遭杀害的悲剧与永恒上帝的恩典对峙。在怒火燃烧的地方并非就是焦土一片,那里也有宽恕和爱的精神在迅速生长。小说借上帝、耶稣和圣灵之口重新阐释了信仰真谛,使之包容了不少现代理念,让信仰超越了宗教组织和仪式律法,更加适应个性特点,更加符合个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