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四月 资本博弈的爱与愁 4月25日 归属感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归属感,是一种互相的期待,如果个人的期待超越了公司所能给付的范畴,那就是个人的问题而不是公司的问题,任何公司不可能保证和满足所有人员的期待。我在乎新东方的归属感,我也承认,新东方目前还没有一套真正留住人才的机制。这是努力的方向。

——2005年,俞敏洪接受笔者采访时如是说

背景分析

在新东方,学生给老师打的分数与其薪酬直接挂钩。“打短工,拿高薪”的局面俞敏洪并不打算主动改变,“因为,学生给老师打分的形式能给授课教师造成危机感”。

“我宁愿‘单纯’,我不适宜在一个‘政治生态’复杂的学校工作,经营教育产业最好不要有‘政治’。”江博也在一遍遍自我考问,“为什么新东方让我没有归属感?”

创业早期,新东方保持着居高不下的流动率,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表面看人丁兴旺,实则散乱分离。仅以胡敏为例,1995年他就开始在新东方带课,直到2000年才辞掉国际关系学院英文系副主任的职务,全身心加盟新东方,之前的新东方至多是他打的一份短工而已。“短期培训、应试培训”是新东方的核心竞争力所在,这就造成了新东方老师“拿高课酬、当临时工”的心态,因而普遍缺乏归属感和忠诚度。

以江湖的方式进入,商人的方式退出,这是俞敏洪追求的目标,但是实践起来太艰难,也太受伤。后来,俞敏洪回想股份制改造时期的争斗:“我把新东方的股票分发给大家,我一股都不要,我再去办个学校或者是做别的事情好了,新东方每年还有几千万元的收入,给其余股东分了就完了,但是,谁都不肯接,谁都不忍接。内部矛盾和外部危机叠加在一起,两种力量纠结在一起,这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相乘,以倍速放大。这加重了我心中的危机感和焦虑感,从未体验过的焦虑,但是也导致新东方人格外重视自身的生存。因为焦虑和生存相比,生存更重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