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章 李书福:坚韧执著的汽车梦 低价征战全中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汽车生产出来了,如何进入市场成为李书福要解决的问题。对于处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最为弱势的初创时期的吉利来说,要入市,除了低价之外没有别的选择。而当时,汽车的价格确实有很大的下降空间。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街头的汽车开始多起来。随着桑塔纳、捷达和天津夏利三款经济型和微型轿车的出现,中国私人轿车市场和出租车市场在不经意间启动了。大量先富的人群对汽车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

价格战的关键在于一个企业从管理水平、组织能力、生产成本上能不能支持降价。李书福当时的优势在于他地处台州,在工资水平和原材料采购上有一定优势,而且他的对手是国有企业,在效率上和组织上远不如私有企业精细。不过刚起步时李书福的劣势也很明显,主要在于没有规模化效益,投资全靠自己,使得生产单辆汽车的成本提高。因此在起步之初李书福敢定出5万元以下的价格,还是要冒很大的风险,哪怕吉利“豪情”是单凭钣金工制造出来的汽车,以这样的价格入市仍然意味着风险。因为单是吉利“豪情”配置的丰田发动机,价格就要1.8万元,更不用说其他配件了。这样的价格结合1998年吉利几百辆的产量来说,李书福的汽车企业没有多少钱赚,只能寄希望于未来。

不过到了1999年,吉利“豪情”的情况有所改变,李书福掀起的价格战开始得到了回应。“豪情”的价位吸引了很多当时的下海者。相对于天津夏利8万元的价格来说,很多人愿意进行尝试。这一年,吉利“豪情”的销售量达到了1000多辆,而到了2000年,吉利的销量又上了一个台阶,达到了10000辆。在此不得不提的是,浙江发达的摩汽配件工业给李书福带来了很大的优势。“豪情”车的基本性能没有出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此。20世纪90年代后期,浙江的民营机械工业已经非常发达,大量浙江终端产品在全国甚至全球市场上打拼,靠的就是一个个很小的机械配套厂所提供的优质配件。而在浙江,从生产摩托车配件升级到汽车配件的工厂非常多,这给了李书福造汽车最基本的质量保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