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部分 公民的底线 给自己的头脑几分尊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读过《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名著的人,必记得开篇的两句话——“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两句话,在中国也早已是名言了。最近我因授课要求,重新翻阅该书某些片段。掩卷沉思,开篇的这两句,仍是全书中最令我联想多多的话。

曾有学生问我——为什么这两句话会成为名言?我的回答是——首先,《安娜·卡列尼娜》成为了名著,这个前提很重要。学生又问——如果《三国演义》没有成为名著,“凡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不成其为名言了吗?如果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没有成为名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不成其为名句了吗?

当然,还可以举出另外许多例子。名言名句不仅出现在小说、诗词、歌赋中,也出现在戏剧、电影电视中,甚至出现在法庭诉讼双方的答辩中,出现在演讲中的时候更是不胜枚举……

关于《安娜·卡列尼娜》这部小说,托尔斯泰曾写下过三十几段的开篇文字,最后才选择了“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两句话。据说,倘用俄语来朗读这两句话,会有诗一般的语韵。这大概也是俄国人特别认同托尔斯泰的原因吧。

我的回答究竟使我的学生满意了没有?进而使自己满意了没有?不是这里非要交代清楚的。

我想强调的其实是这样一种思想——喜欢提问题的人一定是喜欢思考问题的人。人类倘不喜欢思考,我们至今还都是猴子。历史上有人骂项羽“沐猴而冠”,正是恨他遇事不动脑子好好想一想。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