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辑 隔海烟云——台湾所藏秘档解读 1935年国民党内的倒汪迎胡暗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读台湾所藏胡汉民旅欧期间往来电报

1931年2月,蒋介石软禁胡汉民,自此,出现宁、粤分裂局面。同年,发生“九一八事变”,蒋介石被迫释放胡汉民。不久,胡汉民定居香港,领导以两广等省地方当局为代表的“西南派”,秘密进行反蒋活动。双方长期对立,势同水火。但是,由于日本侵华得寸进尺,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双方都逐渐产生团结御侮的想法。1935年6月9日,胡汉民接受邹鲁等人意见,偕其女胡木兰、秘书程天固离开香港,赴欧疗养,为改变关系创造条件。

旅欧期间,胡汉民和在国内的原西南派的邹鲁、李宗仁、陈融、萧佛成、李晓生、王养冲等人之间,仍然保持着密切的函电往来关系。有关资料,起于1935年7月,止于同年11月。胡汉民当时曾请人抄录在一本练习簿内,今存台湾国民党党史会。该稿言简意晦,多用暗语,文字亦多讹误。但是,治史有如航海,不仅要观察洋面风涛,而且要探测深层潜流。研读这一抄稿,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这一时期国民党内的许多秘密。

汪精卫称病休养,迎胡回国浪潮兴起

汪精卫于1932年1月出任行政院长,1933年8月兼外交部长,把持内政外交大权,积极推行对日妥协政策,为国民党内的抗日派所不满,不断出现倒汪浪潮。

1932年5月,《中日淞沪停战协定》签字,于右任以未交立法院审议为理由,要求中央监察委员会惩戒汪精卫,首开倒汪先例 。1933年11月,李烈钧联络吴稚晖等,以立法院等处为讲坛,多次指责《塘沽协定》以来汪精卫的外交政策,继续推进倒汪行动 。1934年1月,胡汉民鉴于溥仪将于当年3月傀儡登场,认为是一个重要关头,不能放过,指示“应做一次大宣传”,“攻击南京政府误国、卖国”。同时具体指示由广东方面以监察委员名义起草一份弹劾汪精卫的稿子,交西南政务委员会委员李晓生带到上海,联合署名,在适当时候发难 。萧佛成遵照胡汉民指示,于同月24日在国民党四届四中全会上提出:“对东北失地问题,政军领袖应负责引咎。” 同年3月,李晓生致电胡汉民,声称“弹汪案正设法进行中” 。此后,倒汪气氛即逐渐浓烈。12月,孙科、王宠惠等衔蒋介石之命南下香港,企图说服胡汉民北上参加国民党四届五中全会。据称:“宁沪空气对水云(汪精卫)皆极恶劣,于胡(于右任)真要率全体监委以去就力争。” 其间,孙科并曾单独向胡提出,准备出面要求汪精卫下台,代以为蒋介石喜欢的孔祥熙 。胡汉民不愿在蒋介石的统治下做傀儡,希望倒汪并倒蒋,因此,对孙科的计划兴趣不大,对人称:“集中倒汪,已非本旨。”“我来汪去,何异前年扶汪去孙?我何能蹈汪覆辙!最高不过做黎元洪、徐世昌耳,而岂我辈所屑!” 尽管如此,国民党内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主张先轰汪下台。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