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辑 幸福的醒客 讲坛文化的兴起——《广州讲坛演讲录》第三辑序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近两三年来,国民生活中的一个新现象是讲坛文化的兴起。全国许多省市,讲坛遍地开花,听讲座成了人们的一种日常生活。讲坛有不同种类。一类是大学里的讲坛,由校方、院系或学生社团主办,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另一类是企业、单位、部门内部的讲坛,目的是培训骨干和员工。还有一类是向社会开放的公益讲坛,大多由地方党政部门主办,它实际上已经成为当今讲坛文化的主体,在我看来也是讲坛文化中最有意味的现象。我本人曾应邀在不同种类的讲坛上做演讲,其中政府办的越来越居多,这个经历使我获得了亲身感受,并推动我思考其意义。现在,借为本书作序的机会,我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众所周知,在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时期以后,如何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成了困扰党政干部的一个难题。以前那种单纯意识形态灌输的模式越来越行不通了,社会现实和人们的接受心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政治思想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在目标、内容、方法上皆有所转变。从这个角度看,我认为可以把党政部门主办公益讲坛看作政治思想工作的一种创新,是社会转型时期政治思想工作本身的转型,是在实践中形成和普及的新形势下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的好方式之一。

我试以本书为例略做分析。广州讲坛是广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开放的公益讲坛,迄今已开办四年多,演讲的结集也出到了第三辑,是同类讲坛中比较成熟的范例。我们看到,一方面,讲坛所邀请的主讲人是各界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学者型官员,演讲的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历史、教育、法律、文化、卫生等广泛领域;另一方面,讲坛向广大市民开放,自愿参加,听众是对知识、思想以及相关讲题感兴趣的各界人士和普通百姓。作为主办者的党政部门在这里主要起组织、宣传和引导的作用,为精英与公众之间的交流搭建有效的平台。与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模式相比,这是重大的转变。一个关键的转变是,目标不再是培养驯服工具,而是切实地提高公民素质,在精神层面上建设好现代文明社会。党政部门的水平不是表现在向人们提供不容置疑的真理,而是表现在提供最好的服务,为人们追求真理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党政宣传队伍自身的素质也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