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次口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2008年12月3日下午3:00~4:00

蔡德贵:说到“文革”,您会不会有伤感?如果有伤感,可以不说的。

季羡林:我没有伤感,无事不可对人言。

蔡德贵:上次从“文革”说到人善恶的问题,您主张性恶。

季羡林:有关性善性恶,中国哲学史上两大流派,儒家呢,是性善,荀子我记得大概是性恶。其实我觉得,主张性善性恶都是极端的。

蔡德贵:荀子是性恶,属于儒家的。

季羡林:我主张,有关性善性恶,都是极端的。这个人啊,好人坏人啊,我有点迷信,我说一下生啊,好人就是好人。

蔡德贵:这个观点有人批判您啦。

季羡林:我知道。批判也不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怎么我觉得这个人,就是这个好坏、善恶,不是后来环境造成的,这是我的主要论点。一下生,在娘胎里面,就造成是好人、坏人。这当然有点唯心主义。不过不唯心主义讲不通。我这一生,还真碰到过坏人。

蔡德贵:能够说明这些人一下生就是坏人吗?

季羡林:不单是一下生,在娘胎里就是坏人。(不然)没有法子解释,为什么呢?下生以后,同样的环境,说环境影响人,为什么有人好,有人坏,都是同样的环境。这是为什么呢?环境影响人,是同等的,为什么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历史上也是这样子。中国人讲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本来就是讲,生的知,生的能。有人大概不赞成这个说法,我赞成的。我刚才讲过,我真还碰到过坏人。坏人,比方说是两个人结仇,为了名,为了利,有个道理,有的没有什么道理。没有什么道理,为什么有的成为朋友,有的成为敌人?“无友不如己者”,这话这个不好解释。不如,这个“如”,怎么讲?不好解释。“无友不如己者”,“如”有两个解释,一个解释是,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赶不上自己的,另外一个呢,是不像自己的,“如”有这两个解释。哪个解释对,我现在不知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