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章 皇帝奥托(69年1月15日—69年4月15日在位) 奥托其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帝国最高权力者的交替在没有发生流血冲突的前提下得以实现,但是通过这次事件可以得知,那个时代的信息传递速度依然是让事态比预期更为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消息从美因茨传到罗马需要10天的话,从罗马返回美因茨也必定需要10天。身在美因茨的日耳曼军团的士兵得知奥托接替加尔巴登基的消息应该是临近1月末的时候。这是有可能左右反抗加尔巴的最强大主力军日耳曼军团动向的大事件,所以奥托一定加快了传递消息的速度。

但是,日耳曼军团早在1月2日就决定拥立维特里乌斯,而军团兵到1月末才得知促使他们做出此等重大决议的主要原因——加尔巴被推翻的消息,其间相隔了近一个月。在这一个月期间,日耳曼军团已经开始准备全体向罗马进军,这是一次包括超过7个军团4万兵力的军团兵以及与此数量几乎相当的辅助兵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部队一旦开动起来,就很难阻止住了。上任不久就被还没混熟的士兵拥立为皇帝从而得意忘形的维特里乌斯眼中只有皇帝之位,结果只能由新皇帝奥托来消除死去的加尔巴埋下的隐患。

说句题外话,共和政体时期和帝政时期的罗马对于派遣到前线的司令官、驻守在行省的总督以及以原住民为主体的地方自治体和退役士兵移居的殖民城市都赋予了比后世的帝国主义国家更为宽大的自由裁判权,这种做法得到马基雅弗利的高度称赞。为何这会成为罗马的传统,我认为理由不仅仅是马基雅弗利赞赏的责任体制的明确化。诚然,没有必要在所有事情上都一一请示中央政府,前线司令官的行动被赋予了更高的自由度,他们可以随机应变地展开行动,每个人的才能也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另外,就像提比略皇帝坚持的一样,如果没有这种责任体制的确立,广大帝国的统治也不可能顺利进行。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