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章 刑徒之苦 一、徒刑概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中国古代有一种强迫罪犯服劳役的刑罚,一般被统称为徒刑。《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9年,始皇到了湘山祠(今湖南岳阳县),“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这里的刑徒就是被判处徒刑的犯人了。

徒:使也,意思是供役使;众也,故有徒众之说。刑徒也就是被判处劳役刑之众人了。商周时期,就有徒刑的存在,当时被判处肉刑的人很多都被附加徒刑,如“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刖足使守门”等,这些受刑之人一般都要为国家服劳役,并由司徒加以管理,所以又有“司徒主众徒”之说。当时,刑徒之人一般又被称为“胥糜”。《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武丁帝即位以后,一直希望重振殷朝,但一直苦于无贤人辅佐,一晚,武丁梦见一位圣人,名字叫“说”。武丁醒后,按照梦中所见到的“说”的相貌来看看群臣中有无此人,“皆非也”。于是武丁派人到民间寻找,“使百公营求于野”,终于在一个叫作“傅险”的地方找到了“说”,当时,“说为胥糜,筑于傅险”。官员带着“说”去见武丁,武丁大喜,“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后来“说”就以“傅险”这个地名作为自己的姓,号曰傅说,傅说也就是傅姓的始祖了。《书传·说命》提及此事,曰:“傅氏之岩在虞、虢之界,通道所经,有涧水坏道,常使胥糜刑人筑护此道。”“胥糜”就是被判处劳役刑的刑徒,《荀子·王霸》也注曰:人徒谓胥徒,给徭役事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