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5 09:50:08
第一百五十五节 冤大头
上一节我们聊到,建国四十三年的蜀汉政权宣告灭亡。作为亡国之君,刘禅被当做弱智嘲讽了一千七百多年。那么,刘禅真的这么愚蠢吗?
在大多数人眼里,刘禅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不发展的人,文人说他是“千里山河轻孺子”,百姓说他是“扶不起的阿斗”。一千七百多年来,刘禅蜷缩在历史阴暗潮湿的角落里瑟瑟发抖,任由千夫所指,连为自己争辩一句都不能。
其实刘禅挺聪明的。
当初夏侯霸投蜀,刘禅热情地接待了他,还宽慰他说,你的父亲(夏侯渊)是死于乱军之中,不是我的先辈(刘备)杀的。又指着自己的儿子说,这是夏侯家的外甥。
夏侯霸的堂妹夏侯氏是张飞的妻子,而夏侯氏的女儿又是刘禅的妻子,所以刘禅说自己的儿子是夏侯家的外甥。刘禅急于认亲,并不是因为他们家缺亲戚,说实话,这亲戚都出五服了。想想吧,作为魏国的高级军事将领,夏侯霸掌握了多少情报!
刘禅最聪明之处,是他有自知之明。刘禅知道自己治国理政不行,所以他将权力交给了行的人。
在诸葛亮大权独揽期间,刘禅从来没有想过通过政变或者暗杀等方式收回权力,反而大大方方地对诸葛亮说:政务交给你,祭祀交给我(政由葛氏,祭则
寡人)。
小说《三国演义》编了一个刘禅因为猜忌而强行召回诸葛亮,最终导致北伐功败垂成的故事。事实上,这是不存在的。诸葛亮北伐,刘禅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当一个州的皇帝好还是当全天下的皇帝好,刘禅再傻也能想明白。
诸葛亮生前希望蒋琬接班,刘禅信任诸葛亮,因此将权力交给了蒋琬;蒋琬生前希望费祎接班,刘禅信任蒋琬,因此将权力交给了费祎;费祎死得匆忙,刘禅便将政务交给了费祎生前最信任的文臣董允,将兵权交给了诸葛亮生前最信任的武将姜维。
在北伐的问题上,蒋琬求变,刘禅说你们商量吧;费祎求稳,刘禅说你看着办吧;姜维急于求成,刘禅说你加油吧。
刘禅的时代,是属于忠臣良将们最好的时代,他们得到了充分的信任和授权。这些人一个个热血沸腾地准备大干一场,完成大汉王朝的伟大复兴。然而到头来不但以前的大汉王朝没有复兴,连现在的大汉王朝都倒闭了。接下来,神奇的一幕却发生了,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姜维这些人个个流芳百世,被搞得家破人亡的刘禅却遗臭万年,这是什么情况?
大家将蜀汉的灭亡归罪于刘禅,无非是因为以下四点原因:
第一,宠信宦官。刘禅非常宠信一个叫黄皓的宦官,黄皓借此操控权柄,干预朝政。很多人一听到这里就会大为光火,东汉不就是因为宦官才灭亡的吗?你怎么就不长记性呢?
事实上,刘禅不是汉桓帝、汉灵帝,黄皓也不是十常侍,他们既没卖官鬻爵,也没鱼肉百姓,更没屠戮忠良,小坏事可能干了点,但是也没有史料记载,大坏事真是一点没敢干。
相比于同时期的其他两位君主,魏主曹叡大兴土木,广搜美女;吴主孙权信任吕壹,残害百官。而刘禅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在诸葛亮死后去了一趟都江堰参观,还要被后世学者骂作游山玩水。刘禅这皇帝当得实在窝囊。
第二,不做防备。钟会在关中治兵时,姜维曾上书刘禅,加强阳安关口和阴平桥头的防备。刘禅找他的小伙伴黄皓商量,结果黄皓找来一个大仙,大仙施展神通后,向刘禅保证魏国人绝不会来。刘禅信以为真,便不做防备。
这确实是刘禅犯的错误,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刘禅只是没有提前布防而已。魏军穿越秦岭后,刘禅也在第一时间派廖化、张翼、董厥支援沓中和阳安关口,只不过是蜀国防线崩溃得太快了。
刘禅是不应该为这条豆腐渣防线负责的,因为从登基那天起他就没掌过权,他也不太想掌权,而是希望依靠诸葛亮、蒋琬、费祎、姜维这些人帮他平定天下。刘禅的人生观和帝王观,说消极点,有懒惰的一面;说积极点,这不就是儒家提倡的“垂拱而治”吗?
换个问题,刘禅如果积极备战,蜀国就不用灭亡了吗?
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你统一不了别人,自然就会被别人统一。关羽丢失荆州、刘备战败夷陵之后,蜀汉政权基本上就没有统一的希望了。诸葛亮想逆天改命五次北伐,结果功亏一篑。蒋琬、费祎、姜维的北伐二期工程彻底失败以后,蜀汉的灭亡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因为小小的蜀国是不可能和庞大的魏国拼发展拼后期的。
第三,开城投降。
刘禅最让人痛恨之处,莫过于不战而降。就算国必亡,至少也得拼尽最后一兵一卒,死得像个爷们。刘禅倒好,屈膝投降,丢人现眼。尤其是在与刘谌的对比下,更显得毫无气节。
刘谌是刘禅第五子,封北地王。刘禅打算投降时,刘谌认为如果蜀国真的难逃亡国之运,那也应该和敌人玉石俱焚,这样九泉之下也有脸见先帝。刘禅不敢,最后开城投降。蜀亡之日,刘谌在爷爷刘备的庙里大哭一场,然后杀了老婆孩子,又自杀殉国。
虽然刘谌的行为让人钦佩不已,但刘禅的选择其实也应当被理解。让这一城的百姓跟着这个政权一起覆灭,真的是好事吗?
第四,乐不思蜀。
刘禅降魏后,被封为安乐公。有一次,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让歌姬表演蜀国的舞蹈,蜀国群臣都感概流涕,只有刘禅嬉笑自若。又有一次,司马昭问刘禅,你很想念蜀国吧,刘禅说,这里很快乐,我不想念蜀国。刘禅创造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他自己的没心没肺。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刘禅的“乐不思蜀”并非没心没肺,而是大智若愚,他是想让司马昭对自己放下戒心甚至是杀心,这才装疯卖傻。
我想说的是,即便不是,这和蜀汉的灭亡又有什么关系呢?
八年后,刘禅在洛阳去世,享年六十五岁。
刘禅并不是导致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他只是一个冤大头。那么,蜀汉政权到底为什么灭亡了呢?
下节再聊。
日期:2022-04-16 08:02:26
第一百五十六节 在劫难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