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蜀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也病故了,然而他临死前的一番话却在历史上引起了巨大争议。那么,刘备到底说了什么?这后背又有什么含义呢?下节再聊。

日期:2022-03-12 07:05:58

第一百二十节 白帝托孤

上一节我们聊到,蜀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也病故了,然而他临死前的一番话却在历史上引起了巨大争议。那么,刘备到底说了什么?这后背又有什么含义呢?

刘备逃入鱼复县的白帝城后,改鱼复县为永安县,寄托了自己美好的愿望。然而现实往往与愿望是相反的,这次沉痛的打击让刘备一病不起。自知时日无多的刘备,将诸葛亮召来永安交代后事。刘备首先明确了长子刘禅的继承地位和诸葛亮的辅政地位,然后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能安邦定国成就大业。如果我的儿子成器,你就好好辅佐他;如果不成器,你就自己取而代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是三国史上又一次托国事件。而与其他几次不同的是,这次的委托者刘备是一位真正的皇帝。如果刘备只是托孤,那可以理解,但他为什么要托国呢?常见的说法有四种:第一,至公说。这种说法认为,刘备大公无私,以天下和百姓为先,宁愿放弃家族利益,也要让位于贤德之人。陈寿就激动地说,这是君臣之间最大公无私的表现,是古今最美好的典范(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这个说法显然不能让人信服。刘备一生戎马,几经生死,难道是为了把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送给别人?既然这样,当初何必从曹操那里叛逃,干脆帮曹操打天下不是更好?刘备的人生理想是复兴汉室,江山都改姓了如何复兴汉室?让诸葛氏篡汉和让曹氏篡汉有什么区别?第二,试探说。这种说法认为,刘备对诸葛亮不放心,因此出言试探。用《御批通鉴辑览》的说法就是“猜疑语”。这个说法,问题很大。刘备试探诸葛亮的目的是什么呢?他又能试探出什么来呢?难道诸葛亮会说,好的,你死了我马上登基?就算诸葛亮真有这个想法,也不可能公然说出来,至少不能现在说出来。这和当年刘表试探刘备的时候可不一样。荆州名义上是天子的,实际上是刘表的,刘表就是想看看刘备对荆州归属权以及对自己到底是怎么定位的。现在刘备是君,诸葛亮是臣,蜀国是刘备的私人财产,没有第二个选项。第三,风尚说。这种说法认为,当时的风尚就是喜欢说点大公无私的话,但其实就是客气客气。比如有客人来你家做客,临走的时候你说留下来吃饭吧,你不是真心想留对方,对方当然也不会傻乎乎地说,好啊好啊。我就那么一说,你就那么一听,千万别当真。这是最接地气的一种解释,但是也有问题。诸葛亮听到刘备的话后,立即痛哭流涕地说:臣一定竭尽全力,忠贞不二,以死相报。诸葛亮的表现怎么看也不像是客气和礼仪。第四,废立说。这种说法认为,“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意思不是让诸葛亮替刘禅当皇帝,而是授权诸葛亮可以自行更换皇帝。刘备的太子是刘禅,但刘备还有两个儿子——刘永和刘理。刘备的意思是刘禅要是不行,诸葛亮可以从这两个里面选一个。这种说法看似合理,但仔细一想还是有问题。刘永和刘理都是庶子,刘备即便真的不在乎长幼之分、嫡庶之别,那也应该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而不是说出这样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如果当时刘备确实是把话说清楚说完整了,只是陈寿记录得模棱两可,那陈寿的目的是什么?以上四种说法都不能很好地解释刘备的托国行为,在这里,我提出另外一种解释——协议说。刘备其实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想和诸葛亮达成一个协议。魏、吴两国在后来皇权的传递过程中,宗室的力量都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使得异姓的权贵功勋们不敢轻易挑战皇权。刘备的故乡在最东北的幽州,刘备的帝国在最西南的益州,刘备建立的政权中,缺少宗室这个重要的力量。这样,与刘备关系最亲近的家族便成了外戚。刘备的皇后是吴氏,吴皇后的哥哥是吴懿。然而,西汉和东汉都因外戚而乱,因外戚而亡,刘备敢把权力交给外戚吗?对于刘备而言,保护皇权最好的方法是任命四到五个辅政大臣,让权臣相互制衡,谁也不能一家独大。但这样一来,蜀汉政权很难形成合力,吞吴灭魏统一天下的宏愿永远也不可能达成。三国之中,蜀国最弱,又刚刚经历惨败,上下一心尚且不一定能保证安全,一旦力量分散,就只能坐等亡国了。对于蜀汉而言,唯一的出路是由一位政治强人出面,集所有权力于一身,带领大家走出困境。毫无疑问,诸葛亮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如果诸葛亮野心膨胀,想当曹操怎么办呢?答案是没有任何办法。所以临终前刘备对诸葛亮说,你要想当个忠臣,那就当个忠臣;如果不想,那你就自立。刘备是在万般无奈地情况下卖了诸葛亮一个人情,你若篡位,我们不抵抗,你也别赶尽杀绝。诸葛亮当然知道刘备是什么意思,因此痛哭流涕地表忠心。刘备还给儿子刘禅留了一份遗诏,诏书中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满满的爱。刘备先是说,我都六十多岁了,死了就死了,没什么可遗憾的。丞相说你很聪明,要真是这样,我就放心了。紧接着,刘备给儿子刘禅留下了两个衷告:第一个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成了后来的警世名言;第二个是“惟贤惟德,可以服人”,这是刘备一生的成功经验。像每一个学龄儿童的家长一样,刘备最担心的,还是刘禅的学业。刘备反复告诫刘禅,一定要多读书,要博览群书。最后,刘备让刘禅以诸葛亮为父,以后好好听相父的话。交代完后事,刘备从容地闭上了眼睛,享年六十三岁。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三位失败者中,袁绍和刘备都是战败后不久急火攻心一命呜呼。唯独曹操又活了十一年,其间还南征北战手不释卷。从某种角度说,心有多大,命就有多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