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506节

热门小说推荐

至于这位国际友人“某某某”,《资治通鉴》写作“太相温”,《旧五代史》写作“大详衮”,显然,这是契丹语的音译,也不是人名的音译,而是官名,类似于“夷里堇”、“于越”等,意思是大将军之类的。《辽史》中给出了这个人的名字——迪离毕。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个很角色,“敌立毙”。

前几年,迪离毕被指控“指斥乘舆”(辱骂皇帝),被抓进监狱。半年后,这哥们儿居然越狱,被抓了回来,经过仔细调查,发现原来半年前是被诬告,于是将其无罪释放。很牛。

总之,就是派了一位比较牛叉的将领,统领五千骑兵“护送”(监视)石敬瑭。

耶律德光本人率领主力部队驻扎于潞州,观望洛阳战事,假如石敬瑭失利,他就南下支援;假如石敬瑭顺利夺权,他就率军北返契丹。

石敬瑭激动地握住耶律德光的手,感激涕零,“执手相泣,久不能别”。

耶律德光脱下自己的白貂皮大衣,赠给石敬瑭,另赠送骏马二十匹、战马一千两百匹,二人再次对天盟誓:“子子孙孙,各无相忘!”

耶律德光则再次叮嘱:“桑维翰、赵莹等都是你的创业功臣,如果没有犯下大错,就不要抛弃他们。”是的,他们既是石敬瑭的嫡系元老,还是坚定的“亲辽派”,是契丹利益的维护者。

随后,石敬瑭带领着河东嫡系以及晋安寨、潞州降兵降将,一路南下。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按下石敬瑭暂且不提,先说驻扎在河阳的李从珂。

李从珂驻扎在河阳,收拢从前线败退下来的残兵败将。

例如禁军将领高汉筠。

张敬达原是晋州建雄军节度使,因奉命挂刷征讨太原,李从珂便命禁军将领高汉筠进驻晋州。张敬达殉国后,晋州节度副使田承肇便率部攻击高汉筠。高汉筠下令停止抵抗,开门迎接田承肇,心平气和地问他,“你想干什么?”

田承肇说道:“没别的意思,只不过是想拥护你当节度使。”

高汉筠表示拒绝,说自己不愿背叛朝廷。

田承肇便向左右侍从递眼色,下令杀死高汉筠。

没想到,侍从们全都把刀扔到地上,说高大人家族世代都是颇有声望的朝廷高官,为什么非要害死他?

田承肇见势不妙,于是赶紧“哈哈”一笑,说道:“刚才跟你们闹着玩儿呢。”

随后,在高汉筠的号召下,将士们有序地撤往洛阳,与李从珂会师。

符彦饶、张彦琪也从前线逃到河阳,劝李从珂不要在河阳逗留,因为契丹大军正在大举南下,势不可挡,还是早日回洛阳为妙。

于是,李从珂命令河阳节度使苌从简会同刘在明驻守河阳南城(位于黄河以南),切断黄河浮桥,构筑洛阳保卫战的第一道防线。

随后,李从珂返回洛阳。

两天后,石敬瑭抵达河阳。

负责组织第一道防线的苌从简开城投降,并且已经为石敬瑭准备好了渡河的船只。刘在明也被部下官兵生擒,献给石敬瑭。石敬瑭下令释放,官复原职。

李从珂命嫡系亲信宋审虔,率领符彦饶、张彦琪、刘延朗等,带着一千多骑兵前往白马坡(与河阳前线近在咫尺),刚到阵地,就有五十多名骑兵脱离队伍,向着北面狂奔,向南下的晋辽联军投降。

诸将恳请宋审虔道:“哪儿不能抵抗啊,干嘛非在这里呀!”

是啊,哪里不能抗辽呀,干嘛非在有辽兵的地方抗辽?去没辽兵的地方抗辽不香吗?

宋审虔明白,假如自己不从众意的话,这一千多人就都投降去了。于是下令撤退。

石敬瑭控制住河阳这个重要据点,使得晋辽联军进退自如,不被黄河所困,然后先派一支特遣队扼守渑池(洛阳以西),以防止李从珂向西逃窜,随后才缓缓逼近洛阳。

李从珂召集宋审虔等高级将领,商议着御驾亲征,争夺河阳的可行性。结果发现诸位将领都在忙着向石敬瑭递交投降书。

这与两年前的剧本何其相似!彼时,李从珂一路东行,沿途将领纷纷投靠;如今,众叛亲离,诸将领纷纷弃他而去。如潮水般,势不可挡。

李从珂自知大势已去。

据说,当李从珂撤回到洛阳时,洛阳的百姓自发地到东门外迎接。众叛亲离的李从珂,看着仍然忠于自己的京师父老,忍不住大哭起来,“垂泣不止”,完了完了,全完了!

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劝道:“我听说之前的皇上有难时,都驾幸蜀地,以图兴复。陛下不妨也效法先人,且去西川避难吧。”

李从珂抬起泪眼,说道:“本朝(大唐)两川节度使皆用文臣,所以玄宗、僖宗可以避寇幸蜀。如今,孟氏早已在蜀地称尊,我还能往哪儿逃?”

百姓们跪地痛哭,李从珂也大哭着进了洛阳城(恸哭入内)。

是啊,此时此刻,天下之大,哪里是我容身之所?李从珂绝望了,在最后的关头,他做出了一件失意政客常做的壮举——举族自焚。

自商纣自焚以来,无数军阀在最后关头都选择以自焚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比如唐末的徐州时溥。如今,李从珂也选择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传奇的一生。

在临死前,李从珂热情地邀请耶律倍一同自焚。

耶律倍婉言谢绝。

随后,李从珂派宦官秦继旻、皇城使李彦绅将耶律倍杀害。

耶律倍自从明宗时来到洛阳以来,一直与契丹保持着书信往来,起初也只是礼貌性地请安问好。李从珂篡位之后,耶律倍第一时间将消息告之契丹,并将中原虚实和盘托出,怂恿契丹南下,趁火打劫。

也许李从珂并不知道这个高级政治难民耶律倍,吃里扒外、里通外国,做着契丹人的高级间谍,但他还是要在最后的时刻杀死耶律倍。用这种极端无耻的手段报复石敬瑭,你抢我江山,我杀你大爷!

当然,李从珂绝不是为了杀他大爷而杀他大爷。他是要给石敬瑭出难题。

李从珂太年轻了。实际上,他留着耶律倍,才是对石敬瑭和契丹人的最大报复。试想一下,如果石敬瑭攻破洛阳,解救了耶律倍,他该怎么处理,送回契丹老家?杀死?

耶律倍为什么要弃国投唐?不就是因受耶律德光的猜忌嘛,而且他在来到后唐之后,还向明宗李嗣源进献了契丹的地图、官印等充满政治象征意义和军事意义的物品,实力卖国啊!且耶律倍精通汉学、汉法,善于治理中原汉地,无论是接回契丹,还是留在中原,都让耶律德光不放心。

如果石敬瑭揣度圣意,秘密杀死耶律倍,那就等于给自己埋了一颗雷,耶律德光随时可以“替兄报仇”,拿掉石敬瑭,另立傀儡。

不管李从珂是怎样考虑的,总之,他派人杀死了耶律倍。

李从珂的皇后——刘皇后,命人在宫殿内堆积柴薪,准备把皇宫付之一炬。皇子李重美予以阻止,说石敬瑭入主洛阳之后,肯定不会露宿街头的,如果我们把皇宫都烧了,他必然要发动民力,兴筑宫殿,到头来,受伤害的还是无辜百姓,我们临死前,就不要再给百姓添负担啦!

于是,刘皇后放弃了破坏皇宫的计划。

历史上关于李重美的记载并不多,基本就两件事,一是打开洛阳城门,任由百姓逃亡,而不是驱民登城,鱼死网破;二是给石敬瑭保留宫殿,而非玉石俱焚。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