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顿了一下,见齐桓公姜小白脸上依旧带着不甘之意,但怒容已没有刚才那么盛,赶紧趁热打铁道:“同时,您还应该派人将今日之事昭告天下。虽说今日有诸侯见证,但我们本身也得做好宣传,君上贵为国君,当从大局出发,区区几块鲁国土地算的上什么?只要君上此次守诺,这个久无义事的天下就都会知道,齐国国君是个宽容大度,信守诺言的有道之君,再加上如今齐国国力强盛,远超各国,君上来日再行整合诸侯,实现霸业,还怕无人响应吗?”
齐桓公姜小白原本心中还有一点怒意,但被管仲一番话说的是心花怒放,越听越觉得有道理,再也不提报复一事,转而命令诸人严格按照相国的话去做,违者严惩不贷。
日期:2021-06-26 19:47:54
第五十九章 宋国的背叛
不得不说,管大人的水平就是高啊!一件原本丢面子的事情,硬是被他一通操作,变成了齐桓公姜小白宽容大度,信守诺言的大好事。而姜小白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确实也有着他自己的过人之处,起码在采纳谏言和忍耐这一方面,他就表现得十分出色。
接下里的事情就很简单了,齐国信守自己的承诺,不仅没有再去找鲁国的麻烦,向他们讨要原本答应的土地,还把原来侵占的一些地方还给了鲁国,显得是相当慷慨大度。
而眼巴巴看着事情发展的诸侯们,此刻也是大跌眼镜。他们原本也以为齐国受了这么大的侮辱,不报复鲁国就不错了,还想要回失地,别做梦了,可接下来齐国的这一番操作却是弄得他们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突然之间齐国就转性了,变得如此有信誉。
想不通自然就要讨论,一讨论就替齐国做了免费宣传,再加上齐国自己做的一番工作,一些原本对齐国心有芥蒂的中小诸侯突然就对这个守诺言的国家产生了好感。是啊,自从周国衰落,平王东迁之后,整个大周天下都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多少年没见这样的实诚人了。
一时间,一大帮中小诸侯变成了齐国的迷弟迷妹,都嚷嚷着要认齐国做大哥。史称“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可就在大家都信齐欲附焉的关键时刻,有一个国家突然反了,没错,现在我不说大家应该都猜的到是谁了,那就是早就对齐国心怀芥蒂的宋国。
实际来说呢,宋国背叛的也不仅仅是齐国,而是背叛了今年年头,齐国、宋国、陈国、蔡国、邾国五国在北杏结下的会盟。
同一年的冬天,宋国背叛了北杏会盟,不再承认齐桓公姜小白的盟主地位。
要说原因,那也不复杂,其实我们之前都说过。
宋国的宋桓公子御说在北杏会盟之后,心里头是越想越不是滋味。本来我宋国内乱就内乱吧,虽然很惨很可怜,但我自己都已经摆平了,你齐桓公姜小白硬要跑过来搞什么北杏会盟,拉着几大诸侯一起说要助我平乱,你这是帮忙来了还是看笑话来了?还恬不知耻地立下盟约,坐上了盟主,真是又当又立的优秀典型。
这一次,他又听说了柯地会盟之事,知道了鲁庄公姬同丨居丨然如此血性,直接和大将曹刿在柯地盟会上威逼姜小白,最终成功地让姜小白妥协了,讨回了失地和面子。
那既然鲁国那姬同小子可以这么做,我宋国为什么不行,反正我本来就讨厌你们拿我家事情说事搞的这个北杏会盟,你姜小白不是喜欢装大度吗?那我不干了,也退出了你们这个盟约,你也不能拿我开刀吧?
齐桓公姜小白的答复是,不行,你敢退出,我就打你!
宋桓公子御说这次是真的打错了算盘,齐国可以答应鲁国的条件,也可以归还鲁国失去的土地,但最终鲁国并没有挑战齐国的权威,拿到土地之后,他们依然是齐国的好伙伴,好朋友,没有说公开发表退出柯地会盟,不把齐桓公姜小白当大哥。
鲁庄公姬同和曹刿在柯地会盟之后,知道自己得了便宜,所以表现得很好,只拿自己该拿的,而大哥的面子还给齐桓公姜小白留着,不去给大哥拆台。
而宋桓公子御说这一退出北杏会盟就不一样了,本来这个盟会就是为你家里那点破事才举办的,现在你这个当事人二话不说溜了,不干了,扔下一句我家的事情不需要你们外人插手,然后脚底抹油想溜?
那不行,如果让你这么做了,那北杏会盟的正当性怎么说?那不就意味着这次盟会原本就没有必要(虽然本来也是如此),齐桓公姜小白是没事找事吗?齐国作为盟主的脸要往哪搁?
所以啊,老宋呀老宋,这次你的算盘算是打错了,也活该你倒霉,齐桓公姜小白正因为柯地会盟地事情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正愁没地方撒呢,结果你老人家倒好,是看准了方向,直接朝着齐国的刀尖就冲了上来,不捅你还捅谁呢?
你就好好准备一把吧,待会挨揍的时候别喊疼。
公元前681年的冬天,宋国背叛了北杏会盟,第二年,也就公元前680年的春天,齐国就磨刀霍霍向宋国了。
当然,为了践行拉拢诸侯的策略,齐国这次自然不会一个国家出兵,而是联络陈国和之前刚刚帮助过宋国的曹国,一起过去围殴宋桓公子御说。
而此次的出兵伐宋,齐国也不单单是为了杀宋立威,在这一次的战争中,齐桓公姜小白在与手底下的国相管仲和其他大臣商量之后,又祭出了另一招树立威望的大招,那就是—尊王。
自从当年西周灭亡,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邑之后,周国无论实力和威望都是大减,诸侯们渐渐也不再如以前一般那么尊重周天子了。
但这个不如是相对来说的,相对于西周时期周天子那种一言九鼎的尊崇自然是没有了,可毕竟还是天子,是宗主国,所以大家也尽量把一些表面功夫做足。
譬如后来郑庄公姬寤生打宋殇公子与夷,还是打许国,就还是用着他们不去朝拜天子,不尊重王室的名头,周国的日子虽然不如之前,但也还算不错。
可是等到郑庄公姬寤生的大将祝聃在繻葛之战中射出那惊天动地的一箭,直接把周桓王姬林的肩膀射伤了,这事情就变了味了。
郑庄公姬寤生在繻葛之战大败周桓王姬林,还把人家射伤了,结果后来一看什么事都没有,本以为多么严重的后果却没有发生,看在诸侯眼里,那可谓是相当的毁三观。
原来周天子的权威也不过如此,只要我想,那我也可以随时朝着天子来上一箭过过瘾,那不是很爽快吗?
再加上后来周桓王姬林临终时还要给周国扯个后腿,间接地搞出了一个王子克之乱,周国的实力威望更是进一步降到冰点。
自此之后,大家也就都不把周天子当回事了,整个大周诸侯的凝聚力,自然随着这个最高领导从神坛跌落,而随之一降再降,渐至分崩离析的地步。
而这样一来,带来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给四方戎夷部落和南方的楚国创造了很大的机会,因为不团结的诸侯,那是最容易被逐个击破消灭的。
后来的山东六国,不也是倒在了秦国的这种远交近攻,逐个蚕食的策略之中吗?
但这时,齐桓公姜小白和管仲他们却借此看到了一丝机会,因为周天子权威降低而失去的凝聚力的诸侯,面对四方戎夷和南方楚国带来的巨大压力下,此时内心是十分渴望重新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出现的,这个领导者能带领他们再次团结一致,击败来犯之敌。
但另一方面,现在无论以当时任何一个诸侯的实力和威望,都不足以强大到如同当初的周国,能够带领大家建立一个新的朝代,所以此时要彻底放弃周国另起炉灶,显然也是不现实的,那么此时重新凝聚诸侯的最好办法无疑就只剩下了一种,继续尊奉周王室的正统,借用大周的名义团结诸侯,但实际上由一个诸侯之长替代周国领导大家,这便是“尊王”。
此时,借着攻打宋国,讨伐宋桓公子御说背叛北杏会盟的这一名义,齐国的君臣敏锐地抓住了这一点,接下来,一场盛大的空前的尊王运动即将轰轰烈烈地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