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日期:2021-05-29 19:13:33
运河之上,回望江山,宋恭弟赵�1�4的皇帝之路,就此被定格在七岁的年纪。但是他那两个异母兄弟,益王赵昰,广王赵昺的的君王之路却即将开始。他们将重新高举起赵氏皇族的旗帜,完成属于他们的使命!
温州江心寺,两个小王爷来这里也有一段时间了。和之前出逃临安时的落魄相比,现在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安全保障都明显提升了很多。
作为宋度宗的遗孤,作为赵宋流亡朝廷的第一,第二继承人。不满十岁的他们,无疑具有很强的号召力。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失散的陆秀夫,流亡镇海(浙江宁波)的张世杰,逃亡于家乡清澳(浙江温州)的陈宜中,数百名流亡的赵宋遗臣,以及十数万民兵义勇军相继渡海而来。
此时的温州江心寺内,仍旧保留着一百五十年前的印记。那个印记,是南宋的缔造者赵构所留。当年的金兀术攻陷了临安,赵构也曾逃亡于此。赵构的御座,此刻还在那里安静的沉默着。
众人既已齐聚江心寺,自然免不了要对赵构进行祭拜。此时,以二王为首,陈宜中,陆秀夫,张世杰,苏刘义,杨亮节,俞如珪等人为后,皆投拜于宋高宗赵构的御座之下。
此举,一为凝聚人心,二为激励士气。
祭拜完宋高宗之后,众人一致决定,以年仅九岁的益王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号召忠于赵宋的天下臣民,起兵抗蒙,恢复汉家河山。
消息传出,之前被谢老太后遣散的各路勤王兵马,又络绎不绝的往温州赶来。
当身处大都的忽必烈获知已经宣告灭亡的赵宋王朝,此时在二王的号召下,又有死灰复燃的迹象之时,当即命令身在临安的谢老太后,以祖母之尊,召益、广二王解散兵马,回归临安。
随着谢老太后的懿旨到来,温州的众人不安了起来。他们很清楚,如果置谢老太后的懿旨于不顾,接下来将要迎接的便是蒙军的南下追击。
只见这时,多日未见的陈宜中站出来说道:“这有什么好担心的,这一天迟早会来的。”在陈宜中的建议之下,前来宣谕的使臣,无论是忽必烈的,还是谢老太后的,都先后被沉入海底。
忽必烈和谢太后的使臣被处决了,这天下兵马都元帅的旗号也打出去了,而接下来该到解决问题的时候了—怎么对抗即将南下的蒙军?
陈宜中给出的建议是:“登船出海,南下福州!”
纵观此时的流亡朝廷,张世杰是领军将才,却不是帅才;陆秀夫之前是礼部侍郎,对于军事方略更是一无所知;苏刘义,杨亮节,俞如珪等人,之前也就是禁卫军统领的角色。对于这种区域性的大规模作战,他们既缺乏理论,更毫无实战。对于陈宜中提出前往福州,养精蓄锐,整军备战,再图大举的军事计划,他们也没有提出什么异议。毕竟,他们也不知道如今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在远洋的舟船齐备之后,这个从临安流亡出来的大宋朝廷,即将前往他们流亡的第二站—福州。而紧赶慢赶的文天祥等人,终于在二王出发之前来到了温州,赶上了最后一趟船,随之与众人一同前往福州而去。
日期:2021-05-30 20:30:14
公元1276年五月一日,福州府内,一场盛大的登基大典举行了。在众多大宋遗臣的簇拥下,益王赵昰正式登基为帝,改元景炎。
自此,以宋恭帝为首投降的大宋王朝已经成为过去。一个崭新的,不屈的大宋王朝,矗立在巨浪滔天的大海之滨,他将时刻准备着接受来自于北方惊涛骇浪的冲击。
新君即位,封赏百官。以皇弟赵昺为卫王;以陈宜中为左丞相兼枢密使;以文天祥为右丞相,以张世杰为枢密副使,封少保;以陆秀夫为直学士;以苏刘义为殿前指挥使。并急发诏命,命淮东李庭芝南下福州共商国事。
此时的流亡朝廷,不缺兵马,缺的是李庭芝这种能统御一方,进退有度,捭阖天下的战时统帅。
淮东战场,此时的李庭芝,已经在外无援军,内无粮草的煎熬中据城死守扬州一年多了。而攻城的阿术,也已处于近乎崩溃的状态。
围城扬州的一年多来,阿术遇到了他为将生涯之中为数不多的巨大挑战。什么样的方法都用尽了,扬州城依然岿然不动。阿术一方面为李庭芝的坚守焦头烂额,一方面又深为李庭芝的军事才华和气节所折服。
随着淮西夏贵的降蒙,淮东的李庭芝显得更加势单力孤。为了防止淮东之地的残存之军和福州的流亡朝廷南北呼应,阿术决心要尽早拔掉扬州这颗钉子。这时,以夏贵为首的淮西降兵,毫无悬念的被阿术驱使至淮东战场。
无边的旷野之上,数万身着淮西军服的南宋降兵,如潮水般向扬州城下推进。他们的身后,是阿术亲率的蒙古精锐骑兵。数万淮西兵,步调一致,在扬州城外大声高呼着:“扬州城内的兄弟们,大宋已亡,尔等何苦再做无畏的抵抗了,像我等一样降了吧!放过城内的百姓,也放过你们自己!”
淮东与淮西之军,同生于此,共长于此,扬州城内外这些曾经的江淮之军,不少人都是旧相识。淮西降兵的如此举动,无疑对瓦解扬州军民的士气,起到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