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十五章 二、基督教永生和来世的教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西塞罗针对有关灵魂永生的问题,在著作中《论老年》,文辞非常优美,希腊的哲学思想和罗马的人生观全部表露无遗。">以最生动的笔墨,描述古代哲学家的无知、谬误和迷惑。

有些哲学家想要让门徒免除对死亡的恐惧,便告诉他们一个极为明显但不免有些悲惨的道理:人的生命走向终点的同时也解除了人生的苦难,人不复存在便也不再有任何痛苦。

但也有少数希腊和罗马的智者,对人生抱有更崇高而且在某些方面更正确的理解。尽管我们也承认,在这种崇高的探索中,他们的心智常常为想象所左右,这些想象又为虚荣心所激励。他们看到自己智力所及的范围是如此广阔,难免会自鸣得意,就会在极其深刻的思索和极为重要的作为中,全力施展记忆、想象和判断的才能。他们想到自己超越死亡和坟墓的界限,苦苦追求万古流芳的名声,绝不愿把自己看成田间的野兽。即使他们对某种高贵的生物无比赞赏,也只能限于尺土之内和几年的岁月之中。于是他们带着一厢情愿的见解,进而求助于形而上的科学,更正确的说法是形而上的语言。

这些智者很快发现既然没有一种物质具备运用思维活动的特性,那么,人的灵魂便必然是一种与肉体完全不同的实体,只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纯洁简单而又不可分解,在脱离形骸的禁锢之后,能感受到更高等的美德和幸福。从这些似是而非的崇高原则中,那些踏着柏拉图足迹前进的哲学家,得出一个非常不合理的结论,因为他们不但肯定人的灵魂将从此永生,而且过去也一直长存,这样他们就十分草率地把人的灵魂看作是弥漫和支持整个宇宙无限的自在精神的一部分了。这样一种脱离人类感官和经验的学说,可以让有哲学头脑的人士用来消闲解闷。或者,在寂寞无聊之中,为低沉的心志带来一丝安慰。但是个人在学习时所获得的淡薄印象,很快会被现实生活的人际来往和世俗事务所磨灭。详细体察生活在西塞罗和最初几位恺撒时代的著名人物的行为、品格和动机,从而可以断定,人生在世所作所为,从来不会因为死后的功过和赏罚而有所顾虑。在罗马法庭上以及在元老院中,最有能力的演说家丝毫不怕引起听众的反感,公开揭露这种学说纯属荒唐的无稽之谈,并称它早已被每一个受过开明教育、头脑清醒的人所摒弃。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