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2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对此,太子和齐王当然是心知肚明。所以建成才会对元吉说:“主上谅无不信”,这种口气与其说是确定高祖绝对会相信,还不如说是“谅高祖也不得不信”。而这种“不得不信”,就说明太子对高祖可能产生的无奈反应已经有了准确的预测和十足的把握。由此可见,在昆明池设计暗杀秦王,太子和齐王需要承担的政治风险其实是很低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可见吕思勉先生所说的“此计太险”并非确论)。既然如此,建成和元吉又何乐而不为呢?在当时双方斗争已趋于白热化的严峻形势下,他们采取先下手为强的手段,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此外,从秦王几天后便断然发动政变的这样一个事实来看,也完全可以反证出“昆明池政变密谋”存在的合理性。换言之,以当时那种剑拔弩张、你死我亡的局势来判断,历史要么选择“玄武门之变”,要么选择“昆明池之变”,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种可能性。

综上所述,我们基本上可以认定——司马光的怀疑不能成立。

其次,我们来看看否定论的观点。孟宪实先生提出的第一个理由是:在李世民发动政变时,“无论是太子还是齐王都显得手忙脚乱,根本就没任何准备”。

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我们都知道,在《资治通鉴》的记载中,当太子和齐王准备入朝与秦王对质时,齐王预感到秦王很可能会有什么非常举动,于是劝太子集结军队、静观其变,而太子则自信地回答说:“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这里说的“兵备已严”,我们岂能视而不见?这难道仅仅是李建成盲目自信的随口一说吗?显然不是。一个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有自信的。做为辅政多年、而且并不缺乏战争经验的皇太子,李建成的自信更不可能凭空而来。我们甚至可以说,恰恰是李建成的准备太充分了,他才会自信到轻敌的程度!所以,太子和齐王在玄武门前的慌乱只能证明秦王的刺杀行动来得太过突然,而绝不能证明他们“根本没任何准备”。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