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8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09-03-30 21:20:53

众说

对李叔同的遁世,历来的研究者们也在多方考察的基础上,得出了多种的结论。大约有以下几种说法:

影响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从年轻时就是一位虔诚的佛门弟子,晚年更是耽于佛境,乐善好施。他家中那种常年供奉佛位,烟云缭绕,弥漫着的佛教气氛给少年时代的李叔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父亲临去世的时候,更是延请高僧,在病榻前反复诵念《金钢经》,整个丧事期间,按照老人的嘱咐,逐日分班诵经,送他往西天。每逢这种场合,他都会与年纪相仿的侄儿李圣章扮和尚,用床罩做僧衣,口诵佛号。而年级稍大的时候,更是自封“大和尚”。

李叔同有一位早寡的大侄媳,也是一位佛教徒,李叔同还经常陪她到天津大悲院做佛事,听诵经。

李叔同家里一位姓刘乳母,常常教李叔同背诵《名贤集》中的格言诗,如“高头白马万两金,不是亲来强求亲。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13岁的李叔同就能写出“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如此感伤惆怅、人世无常的诗句。

由于有了这样的心理积淀,到了李叔同步入中年,饱经沧桑后,幼年时的佛教影响又萌发回复,终于导致他归隐佛门。

破产说。李叔同出自天津名门望族,1911年李家所经营的盐业失败,一倒于义源善票号50余万元,继倒于源丰润票号亦数十万元,百万家产荡然无存。李叔同名下原有30万巨款可以由他支配,随着家族的衰败,他的钱亦化为乌有。鉴于此,有论者以为李叔同是因家也破产而出家。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