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09-07-14 14:00:09

101)

那天,搬家离开自己的村庄很是留念,虽然说曾经立志要甩掉那三尺锄头杆,长大后立志离开那落后的村庄、。

父亲把一样一样的东西往船上搬的时候,我的心就就一点一点往下沉.......

600多年前,约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68年)我的祖先 S俊四 从山东某地来到江南,那时这里属古丹阳湖泊,一片大沼泽地,每年6、7、8三个月,皖南山区之洪水顺江而下,把这里淹成一片汪洋,其余的季节杂草丛生。祖先以打鱼捕猎为生,后来在公元1480左右开始筑圩造田,一代一代围成了400多亩的一块稍高的地势种植粧稼。再后来向外发展,围成了两万多亩的一大片。少数杂姓外全部一姓——S。我座落在最初的小圩内。

公园1512年刘伯温筑东坝,使伍子胥开凿的胥河(从安徽当涂~京杭运河的一段)不能泻去部分洪水,水位在发水季节,一下抬搞十米之多,原有的小圩大多破圩淹没,祖先的圩也在其中,深受其害。为此每年。宜兴、溧阳、金坛和常州等地都向我们这里赔付部分损失,但远远不够。

我们村在1654年后先后出过进士多名,他们后来老之,衣锦还乡。用大量的钱财建造家园,使我们整个村庄,庭院按照苏州府的古建筑风格而建。建造祠堂,用开方的几百斤的大青石铺路,下雨不需要穿靴。再后来因为大水年代破圩冲垮,留下的是片片残砖破瓦,只有那磨成镜光的青条石路留成到1956年,正是大跃进时代挖出来建造了陡门。(圩堤上的一种放水闸门。遇到干旱季节,开闸放水,灌溉粧稼)祖先在这里留下了三十几代后人总数达两万多人,这里还提一句,和祖先S俊四一同逃荒的还有老五S俊五逃往到湖北繁昌一带,据说也成了一大家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