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659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身处一片清教徒主导的殖民地,罗得岛殖民地在包容其它宗教信仰者的同时,也成就了清教徒运动中的另一个支派— “浸礼会”(又译“浸信地”或“浸礼宗”)。 “浸礼会”坚持政教分离原则,并且在信仰上更为宽容。这一名称来源于,其信徒在接受洗礼时需要全身浸入水中完成仪式。全身浸礼并非“浸礼会”的独有,它与其它基督教教派的更大差异在于反对儿童受洗,认为有判断能力的成年信徒,才能真正理解教义并接受洗礼。另外,浸礼会同样实施公理制,其教义甚至认为每个人都可以直接与神交流,而无需经过牧师中介。若从理性和突显个人权力的角度来说,“浸礼会”的理念反而比“公理会”更加的接受此轮宗教改革的本意,或者说更加的“原/教旨”。

新教也好,清教徒思想也罢,最初的发源端都在欧洲,还有观点认为 “浸礼会”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一些宗教团体,但一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在历史长河中任何意识形态都有可能诞生,只有当之在地缘政治层面得到背书之后,才有可能真正登堂入室。尽管“罗杰威廉姆斯”本人后来脱离了浸礼宗,但在罗得岛殖民地上建成第一座浸礼宗教堂的这段历史,使得这个美国最小的州能够在“清教徒精神”的释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然而以殖民时期在“新英格兰”地区的影响力来说,浸礼会远不如公理会那么大。马萨诸萨殖民地的在意识形态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性,让其无论在人口还是做事的效率上都拥有很大的优势。这使得马萨诸塞殖民地很快压倒“新英格兰”地区的其它殖民地,成为了本地区当仁不让的领导者。问题在于如果只靠这些保守的“清教徒”,美国是没有可能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及影响力的。相比之下,罗得岛的选择看起来更符合今天的美国文化,并且更利于扩张影响力。在日后美国的建国和进一步扩张的过程中,罗得岛所倡导“政教分离”原则及更开放包容的态度都得到了认可,成为了美国强大的基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