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0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0-09-22 09:45:05

中朝边境今天还不会开始,大家还是随我穿越时空,去解读辽西古道的地理结构,毕竟相比于长白山脉,燕山山脉对华夏文明的影响力要大的。

其实中朝边境的事情在政治层面上已经解决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不会有什么变化。除掉两个江口,历史上争议最大的那部分土地其实也没有什么战略意义。因此昨天本来想做张图,一笔带过的。后来觉得在民间,这始终是中、朝(韩)之间的一个心结。所以还是准备做一个类似中印边境的专题。只不过这样一来,就要多点时间准备了。

写这部分的目的,不是为了将来有人用来做无妄之想,盖因为现在网络上所能给大家提供的资料,又过于杂乱,不能给大家提供相对清晰的解读。或者说看过这些资料后,大家其实不能形成自己的思路(如果你是中国人,看过那些文章后一定会认为中国吃了亏;反过来如果你是朝(韩)族之人,也会有同样的感觉)。所以比地缘的角度解读一下还是有必要的。重要的不在于对将来有什么影响,而在于让大家了解,在地缘博弈中,地理结构究竟发挥了多么重大的作用。

日期:2010-09-23 00:43:06

如果说到从燕山山脉南流入华北平原河流,那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滦河了。虽然我们之前分析过,要想沿着滦河,穿越整条燕山山脉,是非常困难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利用其中的一段,也就是先顺着滦河水上行,然后再离老哈河或大凌河位置最近时,开辟一条较短的道路,进入其中的一条河谷走出燕山。不过当我们仔细观察滦河与老哈河、大凌河的位置关系后,就会失望的发现,滦河的干流,与这两条河流之间的距离还是有点远。如果我们想在大部分时间延着河谷行走的话,还需要在它们之间,找到另一条河流过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