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9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0-09-15 02:04:07

对于燕山以南的农耕民族为什么能够多次成功渗透入辽河平原,今天已经有不少朋友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也都有一定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解读一下。昨天已经分析过了下辽河平原的气候、土地是东北平原中,最适合进行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地理单元,这一点对于农业社会来说,应该说是最为重要的,否则不仅不能为自己的核心区提供战略支持,反而要耗费其他地区的资源(所以国土并不是越大越好,关键要有用)。因此扩张的源动力,就是要有资源可以利用。

当燕国人越过燕山山脉,并击退盘据于此的边缘民族后,接下来要做的除了运用已经成熟的农业技术,在下辽河平原开发为耕地以外,更为重要的便是如何保证息身安全的问题。在燕人还在华北平原之时,尽管燕山山脉本身成为了燕人北扩的最大障碍,但也反过来保证了燕国北境的安全。有了燕山在北线作为屏障,燕国才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南线之上,并参与中央之国内部的地缘博弈。现在燕国人需要寻找一到新的防线,以将那些不甘心失败的戎狄,隔离在下辽河平原之外了。

就东北平原本身的地理结构而言,希望寻找一条东西向的山脉,以为依托是没有什么希望的。除非燕人有能力将防线推至小兴安岭,将整个东北平原纳为自己的控制区。而在整个古典时期,核心区内的农耕民族都无法做到这点,更别说力量薄弱燕国了。不过燕国如果仅仅是想控制“下辽河平原”,成功的机会还是挺大的。我们之前分析整个东北平原的地理结构时说过,整个东北平原大致是呈一个向下收窄的倒三角型,而下辽河平原就是这个倒三角的尖。也就是说,如果燕国仅仅是想守住这个“尖”的话,它的防御面并不算宽。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