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1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0-04-29 20:10:10

吴国人选择的第二条攻击路线和他们在“柏举之战”做法如出一辙。首先对于严重依赖水运的吴军来说,需要一条南北向的水上运输线,以接近泰沂山脉北侧的齐国核心区,只是这样的天然河道并不存在。好在吴人通过对太湖流域的治理,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水利技术。因势利导将一些地理上接近的河流湖泊连接起来,以形成一长贯穿南北的水上交通线是吴人能够做到了。吴人北向最先连通的河道是太湖——长江口(镇江)之间的运河。之前为了伐楚,吴国人已经西向的修筑了“胥溪”运河(至芜湖),如果借助这条水道当然也是能够进入到长江的。只不过对于吴军的北伐而言,这条路线太远了。更何况芜湖——南京段的江面,随时面临着楚军的威胁。

在春秋时期,长江口的大致位置在现在的扬州——镇江之间。当吴国的水军可以从太湖北向以最短的航程航行到现在的镇江之后,还需要有一条更重要的运河将行至长江的吴军送至淮河。于是吴人在长江口的北岸修筑了一个新的城市——邗,也就是现在的扬州。并以邗城为起点北向沟连那些因江、淮之水暴涨而形成的湖泊,最终形成一条沟通江、淮的运河。由于起点在邗城,这项工程被命名为“邗沟”,在夫差决定从海路伐齐之前就开始了,而在海路伐齐失败后的第二年完工(前486——484年)。从时间上来看,吴人治水的效率已经远超当年的“大禹”了。这也更让人相信他们就是“大禹”的直系后代。需要说明的是,从长江口北向沿海路到达淮河也是可以选择的线路。只不过这样做的航距有些远,并且海上多变的气候会增加不安全的因素。如果只需要2年多时间就可以完成一条运河的话,从工程量和时间上来看,还是很划算的。更何况这样的设计于吴人治理江淮平原(东部)多有帮助。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