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7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1996年,在中国彩电市场中,进口品牌电视机在25英寸以上大屏幕彩电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市场份额更是高达80%以上。 1996年3月26日长虹彩电凭借“同样的技术、同样的质量”的口号,开始大幅降价。中国彩电销量比上年同期增长61.96%。 到1997年,长虹获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和丰厚的利润,并且在市场中起到了非常明显的示范效应。 长虹的业绩引起了众多跟风者,引发了重复建设的风潮。 除了长虹获利丰厚,持续扩大规模以外,康佳、TCL、创维等国产品牌或者进入彩电市场,或者大幅提升产能。 然后,中国企业通过“价格战”的手段,开始了积极的扩张。 同时,外国品牌厂商也通过与国内较弱的彩电企业进行合资,扩大生产规模,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到2000年,中国彩电销量为2000万台,而生产能力超过了4000万台。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各家企业只能通过降价而生存,于是“价格战”此起彼伏,中国的彩电被打上了“质次价廉”的标签。 到了1999年,不断发生的“价格战”让所有企业不堪重负,全行业亏损147亿。 2000年6月,9大彩电企业在深圳召开“中国彩电企业峰会”,签下了彩电销售最低价协议,希望通过价格同盟保证各自的利润。 但是,这些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不可调和。 因为,中国企业除了价格战,想不出其它更好的方式进行竞争,所以他们之间的价格同盟必然迅速“土崩瓦解”。 价格同盟的行为很快被国家计委宣布违法。在其后的不到一个月后,各地彩电掀起了规模空前的降价狂潮。在协议签订之后,同盟企业很快“反水”,厦华和熊猫率先降价。到了8月,盟主康佳和根本没参加同盟的四川长虹分别宣布大幅度调低彩电售价,其中康佳最大降幅为20%,而长虹的降幅更高,达35%。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