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3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倘如此不谬,那么,能让当时的皇上即崇祯皇帝“心动”者,一定就是“崇焕召敌”四字了。然而此四字之从何来?记录上该四字前已经给出了答案:竟然是“都人竟(竞)谓”——都,京城也;竞,争也;谓,说也。就是“京城人”争“说”,如此而已。然而竞相“说”者又岂止数人窃窃私语于室内?既然惊动了皇上,而且能让其“心动”,可见动静不小,沸沸扬扬已经轰动了京城。至于是真是假则无从查考,而街谈巷议必众说纷纭,在人慌马乱的那个特殊时期里,说者言之凿凿,听者信之不疑。说者也许就是听者,而听者转身又变成说者——原来,此即流言也。

这是发生在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夜晚的事,袁崇焕率五千关宁骑兵刚刚赶到左安门外,另有四千人马在两日夜的急行军中掉了队,还正在途中跋涉呢。

又,《国榷》“卷九十,崇祯二年十一月丙申”条下也有一条记录:“时命崇焕不得过蓟门一步。盖先有言崇焕勾建虏,而崇焕不知也。”

“崇焕勾建虏”,这里倒是直接就挑明了,而且一个“言”字也就道出了它的来历与前之“崇焕召敌”乃同出一门:流言。再说,“丙申”就是“丁酉”的前一天,即十一月十六日,看来这些流言出笼也就是一前一后相跟着的事。

“崇焕召敌”! “崇焕勾建虏”!

这可是“通敌谋叛”的大罪死罪呀,然而犯了大罪死罪的主角袁崇焕本人,却还在左安门外韦公寺前的临时营帐里一面筹划下一步的行动,一面又在焦急地等待掉了队的四千兵马——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