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50节

热门小说推荐

2011-3-17 22:39:00

<接上>

高老师这时候跟我讲,“催眠的目的,你应该知道是为了什么吧?”

我一下子明白了,“我们其实不是为了催眠而催眠,催眠其实并不是目的,催眠不过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为了改变。”

“没错!”高老师笑道。“而且是一种自愿的改变,而不是那种强迫的改变。哪怕这种改变对于他本人来说,是有利的,他的理智也认为是正确的,但是他的情绪还是会去抗拒。”

“嗯,就是大我和小我、本我之间的冲突,造成了其本人的痛苦。我们催眠,目的并不是把人送到某种状态,仅仅是为了好奇或者是舒服,而是让他发现自己的潜能。”我点头到。

“道德经上有句话,‘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你还记得吧?”高老师问我。

“记得,当然记得。不过,一直不太理解什么是处无为之事,如果无为了,又怎么去做事情?”我坦率地讲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你想一下艾瑞克森给精神病人治疗的过程,他在治疗的过程中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病人的状态?”高老师问我道。“这么着,问题先摆到这里,你也好好考虑一下,明天我们再探讨这个问题。”

……

晚上高老师回到自己住的地方,我回到家里,把家里艾瑞克森的书都翻出来,细细地看。大伙都知道,我是夜猫子。呵呵,经常有朋友提醒我不要睡太晚了,睡得晚不利于养生,不过,从上大学起,就喜欢熬夜,晚上的干扰少一些,能静下心来,看会书,写点什么东西。

我一边看书,一边思索,艾瑞克森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在治疗精神病人,究竟用什么方法催眠对方。而这一切又与老子的“处无为这事,行不言之教“有什么关系?

2011-3-18 22:48:00

看了会儿书,颇不得其法。这两天也有很多朋友在QQ里问我,艾瑞克森究竟是什么催眠的。呵呵,不是我卖关子,当时的我也和你们一样,非常的好奇,也有些糊里糊涂的。我啊,心里是满腹的疑问。这一段经历的事情太多,就象是暴风雨一样,把我的头脑整得一会儿惊喜、一会儿迷惘。而高老师却偏偏不肯细讲,非要我自己一点、一点去领悟。

艾瑞克森有句话,“关于心理治疗,大多数治疗师忽略了一个基本的考量:人并非单由行为所组成,还包括认知和情绪,而且人在情绪上会抗拒他的理智。没有两个人会有完全相同的想法,但是所有人都会抗拒想法,无论是由于精神病的因素或是个人切身问题的因素。当你了解到人如何抗拒理智的想法和人有多么情绪化,你会理解心理治疗的首要之务,不是去强迫人改变他们的念头;相反的,你要跟随他们的念头,用缓慢的步调来改变它,创造出有利于改变的情境,让他们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

看到这一段的时候,我若有所思,似乎有点明白,但具体是哪方面,一时半会儿还没有完全理解透。看了一会儿,便上床睡觉去。这觉睡得很香,一睁眼天已经亮了。我懒在床上,不想起来,便闭上眼,静下心来,给自己做了一个自我催眠。自从上次被高老师催眠后,我便能够很快进入催眠状态。

慢慢地让自己的身体放松,放慢自己的呼吸。渐渐地,我进入了一种恍兮惚兮的状态,身体和四肢渐渐地消失,很舒服、很轻松。

大约过了十分钟左右,我慢慢地站了起来,慢慢地下床,在床边站了一会儿。突然觉得有些不太对劲,就回过头看了一看,看到我的身体还躺在床上,在那里静静地坐着,慢慢地呼吸。

当时的我,没有一点惊讶,也没有一点害怕,只是感觉到自己身体很轻、很舒服。这时,我想,如果要是能飞起来就好了,结果身体真的就不知不觉地飘浮了起来。

慢慢地飘浮到了空中,感觉自己并不是像腾云驾雾那样的飞法,而是像一个球一样的东西,一个透明的球,象是水晶球一样的实心球,在天空中慢慢地滚动着前行。

这个球(也就是我自己)在天空中慢慢地滚动着,阳光照射在这个球上面,折射出肥皂泡一样的七彩花纹来。

我俯视着下面的北京城,在这个城市的上空转了一大圈以后,尽情地欣赏完北京的风景之后,我慢慢地回来。整个过程中,我的大脑非常清醒,知道自己是在一种催眠状态,而且也知道自己的身体这会儿正躺在床上呢。隔壁屋子里其他人在来来回来地走动,我也听得清清楚楚。

原来,自我催眠还能有这么一种境界,实在太爽了。绕着北京城转了一会儿,我慢慢地回来,慢慢地让自己的身体恢复知觉,慢慢地睁开眼。

哇,浑身非常轻松,就象是自己真的飞过一样。感觉自己的脑子一下子变得灵光起来,这两天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下子霍然开朗起来!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