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4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1-06-06 13:07:01

【1-51】

武汉保卫战,名不副实,虽曰武汉,但没有在武汉激战,而激战地点全部在武汉外围展开。

武汉会战长达五个月,日军始终无法接近武汉一步,武汉的战略物质安全撤离后,国军放弃了抵抗,日军在付出了巨大牺牲后,占领的只是一座空城。

在武汉保卫战中,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想法都是一致的。毛泽东和洛夫、陈云、刘少奇等人所发的《1938年8月6日关于保卫武汉的方针问题的指示》中说:

保卫武汉重在发动民众,军事则重在袭击敌人之侧后,迟滞敌进,争取时间,务须避免不利的决战,至事实上不可守时,不惜断然放弃之。因目前许多军队的战斗力远不如前,如再损失过大,将增加各将领对蒋之不满,投降派与割据派起而乘之,有影响蒋的地位及继续抗战之虞。在抗战过程中巩固蒋之地位,坚持抗战,坚决打击投降派,应是我们的总方针。而军队力量之保存,是执行此方针之基础。请加注意为盼。

毛泽东等人早在武汉会战结束前的两个月,就建议放弃武汉,保存实力。毛泽东是游击战的专家,他知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共产党作战从来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因为决定战争的因素不是土地,而是人。

日本人的战略眼光,远远不及毛泽东,也不如蒋介石,日本人尽管取得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是中国最富庶的工业地区和资源最丰富的东北地区,但是最后还是失败了,因为人口奇缺的日本不知道“存地失人”的道理,他们占领的土地越多,需要维持治安的部队越多,他们背上的包袱越重。日本是一只癞蛤蟆,却想吞食一只山羊,最后的结局是,这只癞蛤蟆要么被山羊的蹄子踩死,要么被山羊的犄角顶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