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6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距离贵阳安顺市区二十多公里的一脉山岭,此地平日难觅人迹。但这两天,在山岭南侧地势下行的一片密林深处突然出现一队实枪荷弹全副武装的军人,这些军人的神情冷峻威严,他们彼此保持着一定的间距,将南侧山坡所有的上下山通道严密封锁。

这道人墙后面的地带,弥漫着阵阵与这个时节不合时宜的阴冷寒气,四周色泽葱郁的草丛枝叶的表面蒙上了一层白霜,在这个被严密封锁的地带中心区域,一些来自省地震局、省地质调查院、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的工作人员围在一个崩陷的地洞周围,正在做着各种勘察检测工作。这是个从地表上看直径约有25米的地坑,若顺着坑口往下看,就会发现这地坑竟是个令人头晕目眩深不见底的巨大黝黑地洞,一阵阵的寒气正不断地从地洞深处冒渗出来。原来,6月8日凌晨5点23分,这里突然发生地陷现象——形成“天坑”。

在“天坑”附近搭建的简易工作间内,来自省地质调查院的一位专家在观看了监测仪器显示的数据后,转身对站在旁边的几位部队领导和政府官员解释道:“这个‘天坑’的出现,目前看来与地下水位降低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天坑’的形成要具备三个必要条件:碳酸盐岩、地下河和地壳震荡作用。具体的形成过程是:在层理结构发育的碳酸盐岩层下,地下河在不断地流淌,碳酸盐岩因遇水不断被溶蚀,形成越来越大的地下溶洞,而后,地壳突然发生地震或板块碰撞等剧烈震荡,岩层发生垮塌。垮塌后的物质被水流逐渐带走,而余下部分的岩层因剧烈震荡形成许多纵向裂隙,在水蚀的作用下再次发生垮塌。如此几次垮塌后,地下溶洞就会露出地面,形成‘天坑’。正常情况下,‘天坑’的形成是个漫长的地质变迁过程,但是如果地下水位下降,则会导致地下溶洞失去平衡支撑,进而影响该地段岩层的稳定,从而加速‘天坑’的形成。今年,贵州全省的气候有些异常,降水量明显比往年低,再加上人为的开采利用地下水,导致这一带地下水水位大面积下降。”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