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06-09 08:23:43
五 徐邈与中圣人
徐邈字景山,燕国(今北京)蓟县(今北京大兴县西南)人,他在曹操平定河北之时,始被曹操征召为丞相军谋掾,代理了奉高县县令。
徐邈后来入朝做了东曹议令史,作为东曹的属下,帮助主持选举等事,至曹操受封魏国,他又做了尚书郎,他一直隶属于曹氏一系。
徐邈在尚书郎这一职位上曾经发生过一件趣事。
魏国与蜀国都曾有过禁酒的法令,不准造,也不准喝,相当严苛,这种法令的产生大概应该与粮食的短缺密切相关,是某一时期的特殊需要。比如蜀国的那次禁酒就是因为久旱不雨。
蜀国的那次禁酒最称严苛,它不但对偷偷酿酒者必给予重处,而且即使在谁家搜得酿酒工具也不行,这样的人家要与酿酒者得到同样的惩罚。这自然是为了使禁酒取得更大的效果,但是这种法律很显然有失公道公正,因此蜀国名臣简雍当年就曾巧妙地劝谏过刘备。
简雍在蜀国也是一个很特殊的人物,他的特殊不仅在刘备对他的特殊优容,更在于他独立特行的性格。人们在谈到魏晋风度的时候往往把正始名士何晏等排在前面,然后是竹林七贤阮籍等等,甚至于捎带还要讲到风格大大不同的,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建安七子,但人们似乎都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个简雍。
简雍其实才应该是最早体现魏晋风度的那部分人之一,他要比何晏等早许多年。
史称简雍为人优游,尤好讽议,性格简傲,不拘礼法,即使刘备在座,他也是箕踞而坐,东倒西歪,半点不讲威仪,此人言行但求自己适意而已。至于诸葛亮以下的人物与他相见共语,他则独居一榻,高枕而卧,谈话间甚至连身子都不欠一欠。“礼仪岂是为我辈所设?”简雍这种适意自然正是后来的何晏阮籍之辈追求的最高目标。
简雍有一天与刘备同车出游,在路上见到一男一女同行,简雍看着看着忽然对刘备道:“这两个人要乱搞了,为什么不捆起他们来?”刘备惊异道:“先生何以知道?”简雍说:“他们有那个家伙啊,这跟有酒具必定想偷偷酿酒的人完全相同。”简雍说完刘备大笑,于是下令释放了那些无辜之人。
日期:2011-06-09 10:05:26
曹操手下没有东方朔式的简雍对此讽谏,可以想见他的法令不但不会比刘备宽舒,也不会有所改变,徐邈就是在这里触到曹操枪口上的。
那个时代的法律说穿了都是为一般人所立的,其实即使曹操的法令再严,官吏中饮酒的也不在少数,他们这时期最多会比较克制,会关起门来喝,这里的关键是徐邈职位太低,并且他喝醉了,恰好被校事看到了。校事一般没事还想找事,而对徐邈这样的中等官吏也无须有什么忌讳,正好可以拿来开刀,以显示自己的忠诚,威风,并严肃法纪。
嗜酒的徐邈那天偷着喝酒,左一口又一口,终于克制不住停歇不了乃至酩酊大醉,恰好校事赵达巡视到此,于是就特意趁此时机询问他的公事,徐邈此时醺醺然的,脑子里除了酒完全意识不到别的,竟顺口就回答了赵达一句:“中圣人。”赵达闻听之后,立刻将此事报告了曹操。
曹操听后大为震怒,便要下令重惩,这时他身边幸亏有度辽将军鲜于辅在,鲜于辅连忙为徐邈求情道:“平日醉客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徐邈此话无他,只是酒后言酒而已。徐邈平素检点谨慎,一时酒醉醉言,还望宽恕。”鲜于辅这一解释,曹操这才释然,他那天大概心情也很好,竟因此就免了徐邈的刑罚。
但是徐邈却因此被曹操记住了,“中圣人”徐邈从此才能得以施展,先后得出任陇西(今甘肃陇西西南)、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太守。至文帝曹丕即位之后,徐邈历任谯国(今安徽亳县)国相、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太守、颍川(治许昌,今河南许昌市东)典农中郎将,所到之处都无不政绩赫赫,为人称颂。
徐邈因此被赐封关内侯。
后来文帝曹丕有一次驾临许昌,碰到徐邈,笑问道:“还经常‘中圣人’吗?”徐邈答道:“昔日子反因喝了家臣谷阳的酒而兵败自杀,御叔因酒后失言而遭到处罚,臣的嗜好与此二人相同,不能自以为戒,所以还要是不是地‘中圣人’一下。然而齐国的采桑女宿瘤以丑而见知于齐王,得封为后,而臣却也正是因为醉酒才为主上所知啊。”曹丕哈哈大笑,回顾左右说:“名不虚传。”不久后提升徐邈为抚军大将军。
酒确实是成就徐邈的一个原因,但是徐邈的才能却是最为主要重要的,此事最最不可模仿。
日期:2011-06-09 11:13:21
魏明帝登基之后,鉴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偏僻遥远,南门与蜀相接,于是特派徐邈转任凉州刺史,持节兼任护羌校尉,徐邈到任之时,正赶上诸葛亮一出祁山,陇右三郡皆叛,徐邈当即派出将军府参军与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太守攻向南安,南安叛军被一举击溃。
河右(黄河以西地区)一带干旱少雨,经常苦于乏粮,于是徐邈一面整顿武威、酒泉的盐池,以便用盐换取周围各族的粮食,一面广开水田,招募贫苦的百姓耕种。几年下来,凉州家家丰衣足食,府库中也异常丰盈。徐邈留出军队所需,将其余的换取了大量的金银、布帛、马匹等等,竟还能不断地供给中原,这样的事从来没有人做到过。
徐邈解决了百姓的生活问题,然后逐步在安全安定的其他方面着手,继续大力整顿。
他首先收缴了民间私藏的武器,存于府库,消除了一个隐患,然后大力倡导仁义,办学育才,明定训诫,并针对世俗,对厚葬之风,淫祀之气,果断下达了禁绝命令。后者是治理的根本,凉州一地从此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
魏国以来,西域之路的畅通,荒远各族的入贡,都出于徐邈的功劳,徐邈此后又因为成功征讨反叛的羌族柯吾所部,被封为都亭侯,得食邑三百户,升任建威将军。徐邈治理羌、胡各部,不计小过,凡有大罪,必先告知他们的首领,使其详细了解,然后论处,因此各族都对他深为敬服畏惧。
徐邈的私德与才能相济,他每次获得的赏赐都散发给了手下将士,从来没有拿回家去,而他的妻儿平时连衣食都不得满足。这种情况后来被明帝得知,大为赞赏,一州刺史徐邈竟是靠了明帝不断地供给,家中衣食才得以改善。
日期:2011-06-09 11:50:03
徐邈在任,弹压邪恶,纠正枉曲,极力于百姓生活与风气教化,凉州境内因他而一片清平。如此,诸葛亮当年要打进一个安定的凉州很难,如此,徐邈到今天才得以升迁确实不太公平。
徐邈入朝做了大司农以后,又调为司隶校尉,他在这一任上执法严肃公正,百官对他又敬又怕。再后来徐邈做了仅次于三公的光禄大夫,更死于司空任上。徐邈认为三公是论道(治国之大道)之职,如果没有合适之人,宁可空着,也不可使自己这样年老多病之人占据,曾经力辞,但没有被允许。
徐邈死于魏嘉平元年(249),终年七十八岁,死后,朝廷以三公之礼厚葬了他,谥号为穆侯,儿子徐武继承了他的爵位。
嘉平六年(254),朝廷追念那些清节之士,曾经为徐邈、胡质、田豫等专门下过诏书重予表彰,并对他们的后人都给予了物资奖励。
卢植的孙子,卢毓的儿子,曾经在魏晋两代都担任要职的卢钦后来著书评价徐邈说:“徐公志高行絜,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絜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有人因此问卢钦:“徐公当武帝之时,人皆以为他善于变通,自在凉州及还京师,人人又皆以为他很独特,这是为什么呢?”卢钦回答道:“过去毛孝先(毛玠)、崔季圭(崔琰)掌权,以清素之士为贵,于是时人都变易车服来沽名钓誉,而徐公却不改其常态。近来天下奢靡,人们又专相仿效,可徐公仍是一如从前,不与俗同,是以徐公前日之变通就成了今日之独特了。是世人之无常,而徐公之有常也。”
世人无常,徐公有常,足为徐邈一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