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美国人的思维,比较偏向直线型: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他们往往会把今天的荣景无限延伸,或许几百年来的历史让美国人习惯了“明天会更好”。而中国人对趋势的看法,则偏向于周期:经历了数千年的王朝更迭,盛衰交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逻辑已经融入我们的民族记忆。2006年的金融市场,歌舞升平,好日子似乎看不到头,但我心中隐然觉得:

乱世,总有一天会回来。

近二十年间,美国金融市场曾经数次被推到乱世边缘。最著名的一次,是1998年的长期资本对冲基金 (Long Term Capital Management) 危机。关于 LTCM 的兴衰史,作家洛文斯坦(Roger Lowenstein)在《天才失手》(When Genius Failed) 一书中有详细记录。 这本书我读过很多遍,因为我相信:

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

***********

创立于1993年的LTCM 基金,与华尔街鼎鼎大名的索罗门兄弟公司渊源深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索罗门公司创建了房贷抵押担保债券市场,开启了资产证券化的新时代,该公司还率先展开了大规模套利交易 (Arbitrage)。LTCM 基金的核心人员,就是长期担任索罗门公司套利交易部主管的麦瑞外泽 (John Meriwether) 率领的一群交易员。所谓套利交易,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完全没有风险却可以获利的交易,这种机会毕竟很少,所以实际中的套利交易以风险较小的价差交易 (spread trade) 居多。在价差交易中,投资者买进一种金融产品,同时卖空另一种金融产品,只要两种产品的“价差”变化符合预期就能赚钱。比如套利交易员看到30年国债的收益率比29年国债的收益率少了10个基点,就可能按比例购入29年国债,放空30年国债(债券收益率和价格反向变化),这样不管两种国债价格如何变动,只要它们的利差缩小,套利交易就能赚钱。 10个基点 (0.10%) 不算多,怎样把小钱变成大钱呢?读者现在应该很熟悉债券交易的套路了:用杠杆呗!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