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2-13 18:48:05
撰写职场小说《我把一切告诉你》,背后的故事
2008年春节,事业低潮时,弟弟小洋跟我介绍了物联网行业:“国外传媒普遍认为物联网将代表第三次信息革命,是未来极其重要的朝阳产业…..”我研究后也认可这类提法。小洋在物联网打拼两年,有些人脉资源,他打算东山再起,再次创业。哥俩不谋而合,于是又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捆绑一起,正式走上了创业之路。
但我们面临的困境是人多钱少,大家混得都不咋地,可谓身无分文。大家前后使劲凑了点钱,又借了一位朋友公司的壳,勉强创业了。
我每天有16个小时工作时间,9个小时贡献给创业公司,剩下5个小时可以在业余时间发挥点余热,利用自己擅长的广告和室内设计特长,快速赚一笔钱回来。于是白天忙着跑销售,晚上我静静思考一个问题:《如何白手打天下,东山再起?》
从A集团和家纺上市公司出来后,我不会再去广告公司和室内设计公司打工了。如果自己开广告或室内设计公司,运用投资6颗牙理论分析一遍,感觉困难重重,所以综合考虑到个人原因、心态、市场大环境影响和没有任何投资等不利因素,第一时间否定广告与装修两个途径。那如何才能快速赚钱翻身,而且最好还能帮新公司扬名立万或新开辟一条生财之路?问题够艰深,真叫人辗转难眠啊,长时间思索后,一个大胆想法出笼了——写商战小说!
文化产业是创业的好行业?注意到一个现象,中国经济年年递增10%,也许到了2012年,人均收入就能迈进中等国家行列。根据日本、韩国经济发展轨迹来看,一旦人均收入突破5000美元大关,会追求精神层面上的需要,换个说法,文化产业将获得极大提升!而投身文化产业,前期不要什么投入,只需思路和笔杆子两件武器。笔杆子?呵呵,咱报社出身,早年受过训,不是啥大问题。至于思路?呵呵,强项来的啊……
写本畅销商战小说,用文化包装的高明手段来获得名利双收,带来几大收益:
1、产品需要文化包装,赋予产品生命力。利用小说主人公卡通形象包装产品文化,故事中隐含有产品研发理念、销售故事和公司文化。
2、效仿美国迪斯尼电影商业开发手段。电影中的主人公被做成各类公仔、玩具、饰品、书籍等物品,热销全世界,我们有样学样。至于开发什么产品?呵呵,有了名气,还愁这个?
3、个人不必投入现金,只要动脑动手即可完成,符合现实条件。
4、自己是有故事之人,也接触过很多有故事之人,写点商战故事非难事。新书出版,还有版权费收入呢。
优点对应的一定是劣势。我不会写小说,更甭提商战小说了。怎么办?先到网上找找别人作品,做完市调再说吧。等看完一圈后,信心膨胀,就那帮没有一线商战经历的人都能跑来写小说,哈,我比他们强啊,他们行,为什么我不行?哼,想当初,我不是没干过一天广告嘛,但不妨碍成为报社广告状元;我不是也没干过一天的装修嘛,但一样从市场上赚百万回来;没在大集团干过,一样在集团工程部统领群豪,干得风生水起。现在不就写本畅销小说嘛,又不是让自己到天上摘星星,就凭咱的思维模式,照样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出来。
很快,我开始策划商战小说了。
小说特色:这是发生在遥远国度里的故事。假设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的名人仍然活在某个特殊时代,一位青年才俊历经艰辛创业征程,想立志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他穿越时空的游学和创业结局将会如何?
别人玩穿越,无非是正穿越,即穿越到古代,或者玩反穿越,即固然穿越到现代,但咱剑走偏锋,搞个“集合穿越”吧:假设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的名人仍然活在某个特殊时代,呵呵,够有特色。再说了,写个神话式穿越小说,有利于今后推新产品!嗯,全是好事。想到这儿,心中不免暗自小得意一把。
写小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一动笔,犯傻了,晕!别看咱提笔写个策划报告、PPT文件、招标说明书、申请报告、产品软宣等等,手到擒来,但真要下笔写小说,发现完全两码事。光是开篇1000字就已经憋死去N回……
停笔!不是写累停笔,而是迫不得已。嗯,说停就停,表现得好乖。怎么办呢?难道写本小说非得中文科班出身?有TM那么难吗?望着开篇千字稿,我又开始动起了脑筋,嗯,看来正面交锋要吃亏,也许不走寻常路才能解决问题。
还是老办法,运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我把写本商战小说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嗯,写作看起来挺美。故事要有幽默感。不会编故事,缺乏想象空间怎么办?好办。搜集好多笑话和幽默故事呗,从中找有趣段子,再把段子改造一番,二次捏合就是故事桥段。
不会写爱情桥段?好办。搜集经典爱情描写,不是有句“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你会抄不会抄”嘛,马上手里备齐多篇爱情故事,等着借鉴改造。
语言不生动?好办。搜罗俏皮话、人生哲理、格言、寓言、传说……好嘛,各色语言滚滚而来。唉,都因生活所迫,不得不想出一些速成法子,只是不太像在写小说。
同时,我又借鉴学习很多名家写作方式:
莫泊桑的新书出街前,自己规定必须修改7遍;
金庸创意武侠故事,是把故事走向脉络一一罗列出来,挑最不可能的结局来写,所以他讲的故事总是高丨潮丨迭起,出人意料,让人爱不释手地追读下去;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要承担繁重家务劳动,于是她利用干活的空隙,把灵光一闪的情节赶紧写下来;
海明威习惯站着写作,而且是单脚站着写。他认为金鸡独立,能叫人处于紧张状态,迫使自己尽可能简短地表达思想;
法国作家福楼拜习惯搞通宵,他感觉在夜深人静时,才情方能从笔下涌溢出来,于是案头上彻夜亮着的灯光,竟成了塞纳河上船夫的航标……
嗯,有样学样,咱是能跟大师学多少就学多少吧。这期间看了无数的书,俩月资料准备期过后,正式开始动笔。故事梗概简单,主人公青蛙是上进青年,励志做番事业。他在求学路上遇见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历尽千难万险,跟高人学得一身本事。下山后创办一家家居公司,开始梦想征程。
白天忙完,晚上趴在桌上写小说。放弃所有爱好,把全部业余时间投入到创作中:看电视?看15分钟都觉得奢侈;上卫生间?看书,有了心得马上运用;早上刷牙?不管手上动作,心里只在琢磨昨晚新写桥段是否有趣;中午公司吃饭?跟谁都聊创作,随时听取别人建议;出差在路途?一旦笔记本电池用完,马上手写跟进,绝不浪费一分钟;在会议室等客户接见?下意识掏出小本,咱接着搞创作;过节假日?推掉一切应酬,我只对小说有热情……就算在加油站排队等加油的那点零碎时间,我照样让它贡献余热!
文学创作是集坚韧、枯燥、费脑、用功、学识、寂寞于一身,虽然我习惯努力工作,但开始创作后,深刻体会码字的辛苦,太TM熬人了。为此发明一套心里暗示鼓励法:每晚停笔站起来,一边揉捏晃动酸楚的脖子,一边对着窗户自言自语:“嗯,好!很好!今天写得真棒!小说写得牛!明天继续。”然后反复念叨,一直说到钻进被窝为止。效果?自己鼓励自己,比什么都来得实在。
老话说:“要成活,先成魔!”此言极是。还是716式那套工作方式,从周一写到周一,每天5个钟,节假日和周末每天16个小时,创作时间雷打不动。我是边写边改边想,边想边改边写,虽然大部分写作都是在平静中度过的,但也有创作渐入佳境时,整个人已完全沉浸在创作喜悦中,想得太过兴奋,要过很久方能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