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微言大义是历代诗经注解权威们的特长。在他们眼中,伊人是谁不重要,那不过是一个托辞,他们只看到画幕后历史舞台上的模糊表演。而舞台距离又太远,因此不免臆断,从《毛传》开始,注解就很牵强:“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也许是对华夏正朔东迁的惋惜,也许是对秦人戎狄身份的芥蒂;郑笺毛诗,多无新意,添砖加瓦而已:“秦处周之旧土,其人被周之德教日久矣, 今襄公新为诸侯,未习周之礼法,故国人未服焉。”清人魏源进一步演绎发挥了毛、郑之说:“襄公初有岐西之地……不以周道变戎俗,反以戎俗变周民,如苍苍之葭,遇霜而黄。”——实在忍不住说一句:能够“苍苍”起来的蒹葭只是小芦苇,诗中景象当是初夏,哪来的霜降?

不过,也不应该过分苛责经学家的微言大义,毕竟诗在他们那里不是用来赏心悦目的,而是用于传经载道;现代流行轻松解读诗经,结果走向另一个极端,诗三百尽成了乡风野曲,无根无依。相对这样的架空,我倒宁愿看那些穿凿附会——千秋碧血若能够轻描淡写,那厚重的文明岂不成了过眼云烟?纵使《蒹葭》没秦襄公什么事,但我们都该去联想那个有着秦襄公的时代背景。秦戎相争,彼消此长;秦霸诸戎,收周余民……关中大地发生了甚于西周末年的剧烈变动……后代儒生们心有戚戚焉,皆认为那变动是“以戎变夏”——毕竟秦人远离文明中心太久。在他们眼里,秦襄公仍然是个夷狄之君。记得秦襄公与周平王盟誓,所用的牺牲是“緌驹、黄牛、羝羊各三”,而不是周礼的太牢;所祀神主非昊天上帝,而是西帝少昊;祭祀地点不在周社或周庙,而是“西畤”。畤,是秦人的祭祀场所,类似商人的社和周人的庙。这个词本是鸟栖息的笼龛,折射出秦人是鸟图腾、东方少昊的后代。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