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1-11-23 13:24:08

要想真正成为世界顶级人才,除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的思维框架,更为需要卓越的创造力。在创造力方面,有两大问题摆在国人面前。首先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自西汉时期独尊儒术以来,中华文化师古、法古、尊崇先例,以古代圣贤为榜样和准则的特质就越来越强大,明清的八股文更是将此发挥到了极致。崇古尊先传统的实质是一种“模仿”文化,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所谓的“学习”也基本等同于“模仿”,只不过模仿的对象是古代圣贤。这种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文化,无疑极大地限制着个人及民族创造力的发挥。我们浏览二十五史,或者留意日常生活,周围人等,不难发现到处都有崇古尊先和惯引先例影子。其次是我们的教育体制。现行教育体制最大的弊端在于“标准答案”,其对国人的危害甚至超过了“八股文”。八股文更多强调的是“模仿”和“规范”,尚不存在非对即错、泾渭分明的问题,科举考试中的“策论”取得高分仍需要良好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以及一定程度的创见。而现行“标准答案”式的应试教育,只讲求“惟一”和累计的“分数”,虽然这样可以提高考试的标准化程度、公平性和阅卷效率,减少外界人为因素干扰, “答案面前人人平等”,降低评分的随意性;但“非对即错”的倾向无疑会给长期接受此种教育者带来思维上的束缚和局限,制约人才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笔者并不反对应试教育,事实上现代所有国家的教育都是和考试联系在一起的,而反对的是“极端标准答案式应试教育”。在现行的这种体制下,学生基本没有什么自由发挥的空间,得高分更多靠的是记忆力和经验。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学生一旦进入社会,面对“没有老师”、“没有教材”和“没有标准答案”的环境,在如何实现“学习”和“进步”、持续提高自己能力的问题上显得茫然失措。在国人离开“老师”、“教材”和“标准答案”后连基本的“学习”都显得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创造力就成为了一种“奢求”,最终成长为世界顶级人才的概率就变得更低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