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27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们在充分肯定《三国志》的优点与价值的同时,也必须承认该书在创作上也具有两大不足:其一,欠缺公允性。唐朝房玄龄等奉诏撰写的《晋书·陈寿传》,在承认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的同时,又认为陈寿因为私仇而在书中有所表现。说“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又能完全排斥私心呢?陈寿对于诸葛先生的评价,固然有些片面,然而通过史实,我们也不难看出,孔明先生用兵水平确实逊于其政治能力,至少应该没有《三国演义》和民间流传中那么神乎其神。其二,多有曲笔与回护。刘知几在《史通·直书篇》中认为“当宜、景开基之始,曹、马构纷之际,或列营渭曲,见屈武侯,或发仗云台,取伤成济,陈寿、王隐咸杜其口而无言。”,批评陈寿和王隐在修史时对当权人物曹操、司马懿为之回护。客观上讲,陈寿的曲笔确实是存在的,而且不在少数,最为严重的曲笔则是“高贵乡公被弑”之事。但是,西晋时期司马氏推行高压统治,因有些人物与当时的统治者瓜葛甚深,故这种曲笔也确实是迫不得已;而有些人物与作者具有很大的利害关系,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评价的不公。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政治环境与作者本身只是表面原因,“作者距离修史时代过近”才是导致部分事实处理失度的根本原因,公允的环境和公允的心态对于史书的修纂是至关重要的。南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曾这样评价《三国志》,“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国志》,文质辨洽,荀(勖)、张(华)比之(司马)迁、(班)固,非妄誉也。”刘勰的评论充分反映出,与三国志同时期的史书不是立论偏激、根据不足,就是文笔疏阔、不得要领,只有陈寿的作品达到了内容与文字的协调一致,史实性与文学性的辩证统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