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1-3 16:25:23
北京老案——人屎豆包案
一、
这个故事不长,事儿挺有意思,与神怪无关就是个都市传奇,和以往的故事一样。说不说在我听不听在您。
这两年陆续讲了几个老故事,听众也不少80后的比较多,可能是都有共通语言的关系和不少人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大家也都愿意把当年听到看到的告诉我,这些都搜集起来也是很有意思的故事,以前提到的美术馆后街血案也有不少朋友把当年听说过的情节告诉我,非常感激大家的帮忙,希望大家继续把各种都市传奇告诉我,谢谢。我的群号是:105293778
闲话不多说,家里有老人还可以问问,确有这么个事儿,老人或许可能还有印象。具体是哪年说不准了,有人说文丨革丨后也有说是改革开放前,时间横跨76、77、78年最晚到80年。这事儿就是发生在这几年了,根据我的考证更多的可能性是在1978年,因为那时粮票已经快不能用了,买东西凭票得场景也没人再提过了。所以,就拿78年说事吧。
阜外,桥北,路北沿着人行道走个三五十米,有个国营饭馆,(还一说是在大栅栏)说是饭馆其实主要卖的都是早点,饭馆的收入一半都是来自早上卖的那些吃食,别的时段人不多,没什么人老去下馆子,其他的不提早点是做的真好,一根粗的棒槌果子油条,一碗羊汤老豆腐,配上包子炒肝炸糕等吃食,附近的邻居都特别喜欢这里卖的早点,当然,他们店卖的最好的东西就要属于炸糕和豆包了。
饭店开门早,早点摊收的也早也就开到8点左右,往往买豆包和炸糕的人都是一大早买回家吃或带着上班当午饭吃,他们家的这两样吃食真是好吃到没边,豆包面发的好,又白又软,炸糕又脆又甜。最让人叫绝的就要说人家糗的豆馅。豆包和炸糕里都要放豆馅,而人家糗的这豆馅都绝了,选上好的红豆头一天夜里起来用凉水泡上几个小时,天蒙蒙亮的时候把水倒出去,大锅加水开始煮,几个小时之后豆皮脱落,把豆子捞出来沥青水分之后加白糖、素油,之后猛力将红豆捣碎,豆子的水份一定要沥干,这时候再找人用擀面杖用力捣碎这些红豆,劲头越大捣的越上劲,直到都成为豆馅。这饭店之所以生意好都是在这豆馅上面,前面的几个步骤谁都会,只有最后这捣碎搅拌下配料的部分一直都是由这个店的大师傅老鲁一手包办。
老鲁在拌料的时候有个规矩,从来不让别人看他是怎么拌的。每天他都是早早来到店里在大家还没有上班之前就一个人把豆馅拌好,帮工和服务员谁都不让看,有一次不经意间一个服务员因为头天喝了点酒没走就睡在了店里,醒来的时候发现老鲁天还没亮就一个人开始糗豆馅,老鲁自己搬着放红豆的大盆走进了那间专门用来做豆馅的厨房里。服务员一时兴起,想知道知道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方就轻手轻脚的走到门前,眼睛还没来得及往门缝里看,一个没小心手划到了门锁发出了“哗楞”的响声,这声音一下就让里面的老鲁听见了,他推门就出来了,出来一看是那服务员,服务员摆着手解释道:“鲁师傅,我错了。我就是想看看您拌的什么东西?怎么那么好吃呢?”还没等他说完下面的话,“兔崽子,我让你偷看!”老鲁一把抄起门边的笤株就往服务员的头上招呼,服务员吓坏了,这话没说两句上来就打人还真没见过。不就想知道知道你拌的什么料吗?至于这么玩命吗?他一转头开始往外跑,老鲁二话没说提着扫帚追了这名服务员出去好几条街。后来经过几个老邻居的调解事儿总算压了下来。
日期:2011-11-3 16:28:00
通过这件事,也让大家明白了一个道理:“鲁师傅糗的豆馅有秘方别地吃不着”。此后,吃的人更多了,大家都知道鲁师傅的秘方别的地方没有卖的!
就这么着一直干了有一年多,饭店的生意红火的不得了,店里的经理老陈也盘算立秋收了潮气之后把旁边的茶叶店盘下来,再添几个门脸,装上几面大玻璃,里面吃饭外面看的见,多招揽点生意,再把外面搭个雨棚,放上几张桌椅,早点摊也能多扩大扩大,方便人民群众就餐。立秋之后没多久他就着手筹备,不到一个月就全都弄好了,粉刷一新的饭店让人看上去觉得漂亮多了,店一大用人就多了,还增添了几名临时工,干点杂活。
店里有个新来的临时工,小赵。他今年岁数不大19岁,家住在宛平。还没结婚,这段时间进城想找个活干,经人介绍来到饭店帮厨,剥葱剥蒜、洗菜切肉、扛面口袋、下碱面熬粥等等,里里外外的活都干。由于嘴甜人勤快还真让人喜欢,这踏踏实实一干就是半年多,这半年里,经理老陈也喜欢他,师傅老鲁也看好他,大家伙都觉得这孩子踏实,小赵之所以这么卖力工作是有原因的,他早就听说店里的师傅老鲁有门独门绝活儿,豆馅糗的特别棒。要是自己能把这门手艺学去今后还怕没饭吃?从第一天他进店开始就动了给老鲁当个徒弟念想,但那时候勤行这里面门道多,师傅收徒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想要给人当徒弟必须先赢得师傅的好感。然后,师傅觉得你这人不错会和你熟络起来(当然,少不了给师傅家干活儿),你再通过别人介绍,最好是领导给你说情,这时候师傅答应下来才能从师傅变成师父。
小赵动过这方面的心眼,这半年以来他帮着老鲁干了不少活儿,老鲁是个老光棍,好几十岁了也没娶个媳妇,小赵在这上长了不少心眼,秋天帮师傅家摘柿子、冬天搬蜂窝煤,过年还帮着扫房子,半年下来老鲁觉得这孩子真不错。
过了一段时间,小赵觉得时候差不多了,他就找到店里的经理老陈跟他提想拜老鲁为师的想法,老陈一想也觉得是个好事,给这门手艺找个传人,怎么想都是利国利民。
“行,我给你说说看,你等我的信儿吧”老陈撂下这么一句话。小赵很高兴,老陈那可是经理,他要说句好话这事准好使。
第二天,小赵干完前面的活儿兴冲冲的跑到办公室,推门一进去立即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老陈的那张老脸黑的像锅底一样.
日期:2011-11-3 16:29:00
“经理,您看我那事?”
“小赵啊,你看咱们店里别的师傅行不行,我给你安排好吗?”
小赵,没明白什么意思,愣在那了。
老陈见他愣住就解释道:“你像拜师的事呢,我为你说了不少好话,我说你人勤快不惜力,对人也好,但老鲁这个同志思想还是老一套,让他收你当徒弟他怎么也不同意,我们就吵了一架。”说完,他脸色一变又道。
“我看咱们红案的王师傅就不错,手艺好,还给领导做过饭,你拜他也是一样的。”
小赵能说什么呢,“行吧,我都听您安排。”
小赵的脸上没怎么表示,但心理却非常不痛快。我这是怎么了,也没得罪你的地方啊!怎么就不收我呢?奇了怪了。
从这以后,小赵觉得老鲁对他的态度直线下降,见面说话都少了,俩人碰面都绕着走,也不让小赵去家干活了。“不就是不收我吗?也不至于这样啊”,小赵心理想。很快的又过了一段时间,这事逐渐大家都淡忘了,小赵也被老陈介绍给王师傅当学徒。
转过年来,春暖花开,四月正是好时候,这家饭店一直在顺利经营着,四月二十三,一大早,小赵起的格外的早,昨天因为灶上有点事留在了店里没回去,春天四点钟天还黑着,他早早班班的起来叠被扫地,把小煤棚里的硬煤都挫出来,准备开火用,他拉开小门进去正收拾的时候突然,大门“哗愣、哗愣”一响,门锁开了走进来个人,环视了一圈一看店里没有人,就奔厨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