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1-11-26 12:32:28
%20
经济学家郎咸平之所以受到广泛大众欢迎,关键是他的观察和大众切身体验符合。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确富了,中国人荷包也的确鼓了。中国在短短三十年时间里,获得了GDP全球第二、高速铁路里程全球第一、高速公路里程全球第二、全球最大出口贸易国等辉煌成就,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另一个程度上,中国却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全球20个最不适应人居的城市,16个在中国,中国的贫富分化,也达到了历史罕见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中国社会留给普通人的上升渠道,越来越少。
虽然全世界范围内,青年人上升道路窄、收入起点低已经成了不争之社会问题。但是,在中国,这一问题却又有着“中国特色”的复杂性。
众所周知,转型期的中国,经济、政治、社会乃至文化,无一处不显露着“二元化”特征:市场,或者说私营的一元,已经占据了就业的主体,也正成为社会、文化各个领域真正发挥影响力的所在。而青年人,特别是2001年即取消毕业分配(1992年便以名存实亡)后毕业的大学生,其就业乃至利益的主要渠道都已集中在市场、民间的一元了。
另一方面,权力的、国家的一元同样存在,这是由于思想观念,更是由于利益的惯性。自1950年代建立“国家资本主义”乃至“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后,国家企业赚钱(资源)、行政单位管资源分配、事业单位管理教、科、文、卫、体等社会杂项,成为了国家包干一切,个人只需做好“螺丝钉”的福利社会。只不过这种福利是建立在大多数人均贫和极少数人因为权力的特殊待遇而拥有各种各样难以计价的物质和精神享受上。到了改革开放时代后,虽然经济的发展令民间、市场的一元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但是行政的、国家的一元分配资源乃至财富的功能只是在一定时间内弱化,却没有真正丧失,如果我们对照几个关键年份的财政收入占GDP之比值就不难发现,1978年,财政收入占GDP27.8%,1988年,20.2%,1998年,17.4%,2010年,25.5%……可以说,权力在社会资源中的地位,在30多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几乎走了个圆圈,又回到了原点。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1990年代青年人爱去外企、2000年代公务员考试却日益火爆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