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2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4-03 01:34:06

8.4名利之场

超脱名利者向被视为圣贤,然追名逐利者各有初衷,志趣相异,亦不可一概归为俗类。正如奠基时代的英雄,他们自然功成名就,而其后继者又该以何种价值取向去成就自我?他们的目标何在?动力何在?奋发的意义又何在?这似乎需要一堆堂皇说辞。

孔子说:"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中庸》)夫子认为武王与周公可称孝。既生富贵家,永陷名利场,然高尚非但高不可攀,反而是近水楼台,有位有德,便可更充分更有力地去实践高尚。“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周制的建构者,即军事上的胜利者,他们在得势后还要为自己施加强大的精神压力,并设置重重制度束缚,这或许就是孔子“宪章文武”的一大原因。他们何以如此?一颗“孝”字将问题化解,孝就是“政治正确”,祖训式的政治理念藉此传承下去。

天子有先见,也有失算。这个失算是由于对人性的估计不足而导致的。制礼作乐者万万算不到那天下莫强之晋国,在分崩离析之前,足有五次以上大政变。惯看争权夺位,品人性之况味,便知此类“失算”将永远存在。

且看几位历来被充作励志典范的先秦名人。越王勾践当日被困会稽山,欲求一线生机,宁以妻为吴王侍妾作条件,被拒绝后还一度准备杀妻儿,与吴决一死战。妻室是财物也就罢了,君主们大多还是愿意与贤士共国,故天下几为游士乐园,何止是楚才晋用,荀子乃赵人学于齐,鲁仲连乃齐人游于赵。然而这更是一个动荡不堪、价值紊乱的时代,君王渴望“战胜于朝廷”,在“争相倾以待士”的乱世,游说诸侯者无不想做羁旅之臣,秦封卫鞅于商,楚封田忌于江南,当然良禽择木而栖,如果另谋高就,“辞封”也是可以的。故一些游士为前途甘愿锻造冷血,泯灭人性,闻之悚然。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