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1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尚书·召诰》云:“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天子卜问上帝,尊天事鬼以治人民,神学色彩浓厚之处正可见在殷人的信仰危机之后,周人也作出了相应的宗教努力,他们扶正了敬畏感与神圣性,而争取与“上帝”更加亲近,“在帝左右”,以“配皇天”。周王的“天子”之称在后人看来是了不得的“自大”,殊不知《新书》说纣曾自谓“天王”,此处有商王“诟天侮鬼”的狂傲。

“上帝”是个近不得也远不得的神秘存在,近则食之无味,远则弃之可惜。何为社会最大之悲哀,那就是真理必由三种势力规定,即凿空蹈虚之专制、虚张声势之神鬼代言人,以及不可理喻之传统。走出这个悲哀,才能叫做“其命维新”。抛开部族冲突,周人毕竟为天下“树德”了,“不可不敬德”的意识也经由二王、三公的言传身教以及史官之笔共同弘扬出去。华夏文明的起点很高,一开始就远离了只手遮天的祭司阶层与神权统治,走向了人文的积淀与制度的建设。虽然占卜的习俗远未消失,但和奴隶现象一样,都是普世长存的,只是紧要程度大大降低。“蛮、夷、氐、羌虽无君臣之序,亦有决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国不同俗。”(《史记·龟策列传》)直到纪晓岚时,“蒙古以羊骨卜,烧而观其坼兆,犹蛮峒鸡卜也。”(《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周后期之筮也比商人之龟卜稍为进步,周人也不会丢弃那些用过的蓍草龟甲,而是珍藏起来,整理排序,悉心总结,终至易学发端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