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惯于使用“历史潮流”来思考问题的后人那里,伯夷、叔齐的抉择是不明智甚至愚蠢的,他们不识时务,看不清正朔已改,方向已变。政治兴替就是这般,存活吃亏的,逼死不从的。二人被奉为历代忠臣、遗民的精神图腾,然其事迹却是后世遗民所无法复制的,因为伯夷叔齐之隐逸死,说明在无铁具、牛耕之上古要做一自耕农绝非易事。锄草、中耕、施肥、培土、灌溉、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环节,都该要放在集体农庄里做,“吹糠见米”的时代还遥不可及。

伯夷叔齐的气节历来受儒家的表彰,孔子许之“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孟子赞曰:“圣之清者”。伯夷在孟子眼中就是“朝诸侯,有天下”的明君人物,这仿佛是对其未能东山再起的惋惜。而首创道统说的韩愈更是作了一篇《伯夷颂》。此处似有一悖论,这两位若是有德,那么弃暗投明的岂非不义?

荀子认为古代的申徒狄抱石投河自尽,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提倡,因不符合中正之道。“德”字在甲骨卜辞中同于“得”,在孔子眼中,伯夷和叔齐乃是“古之贤人”,他们“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孟子?公孙丑上》)选择的是“求仁得仁”,无怨无悔,自然是德;“义者,宜也”,宜就是正当,弃暗投明的就是不助纣为虐,自然也是大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