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6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2-05-14 08:36:45

更重要的是,郑玄在遍注群经时,广采博取,择善而用,熔铸古今经文为一炉,融会众说,从而对两汉以来的几乎所有儒家经典就进行了终结性的系统整理。

由此,他一手平息了两汉以来古今经文学长达200多年的纷争,终成当时定于一尊的蔚为大观的郑学。这便是范晔所说,“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说,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自是学者略知所归。”

郑玄注解经典,建立在对经典的重新整理校勘工作之上,这中间包括兼录异文,考订疑误,校勘文字、训释词语、钩玄提要、考镜源流,厘析篇帙,,将众论翕然归之,不复舍此趋彼。清代著名校堪学人段玉裁在《经义杂记序》中称赞郑玄“成校雠学千古之大业”。

在郑玄注经之前,学术界是这样一种状况。

在今文经学派,不但长期弥漫在谶纬的神怪妖氛之中,而且坚持各守师法与家法,造成了此派学风的荒诞不经,大批学人为了一己利益不借牵强附会,以合己说。而且章句繁多,繁其章条,穿求崖穴,以合一家说,使儒家经学阐释走上了繁琐冗长的道路,扬雄就对此气愤地说:“是何师与?是何师与?天下小事为不少矣,每知之,是谓师乎?师之责也,知人知也。小知之师,亦贱矣。”

在古文经学派,以郑兴、卫宏、贾逵等人为代表虽然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见解,但出于政治逢迎需要,不惜曲解古文经典,而且为了与今文学派划清界限,自示立场互异,在学术批评中缺乏应有的平和之气。范晔为此感慨道:“郑贾之学,行乎数百年中,遂为儒者宗,亦徒有以焉尔。桓谭以不善谶流亡,郑兴以逊辞仅免,贾逵能附会文致,最差显贵。世主以此论学,悲矣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