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新一逃走了,而手下的虾兵蟹将可就倒霉了,他们化整为零,窜入密林中,有的十多个人,有的几十个人,苟延残喘,希望能够逃出孟拱河谷。可是,孟拱河谷的唯一出口被中国军队占领,日军只能在密林中到处打转,鼻青脸肿,奄奄待毙,有的被饿死,有的被当地山民杀死。当地山民们割下日军耳朵,找到中国军队领赏。
新38师曾有两名传令兵,在路上遇到30多名日军,一个叫张广坤的战士,只用冲锋枪打了两个弹匣,日军便狼狈逃窜,地上丢弃了一挺机关枪,10杆步枪,15具尸体。
孟拱河谷战役,敌我死亡比例为12:1。这个比例,还没有将被炮火轰炸而死,被饿死的日军统计在内。
仅仅在孟拱河谷中,新一军击毙多少日军?在攻占加迈后,新22师击毙有5000名;在攻占加迈后,新38师计有7700名;在攻占孟拱后,新38师计有4300名;在攻占加迈后到攻占孟拱的这十天里,新22师击毙日军数字不详。仅就能够掌握的这些数字统计,新一军在孟拱河谷中,击毙日军170000名,而被逼饿死的,被当地山民杀死的,还没有计算在内。其中有一次,日军就有2000人被活活饿死。所以,仅仅在孟拱河谷,新一军歼敌人数,就在20000名以上。
孟拱战役结束后,在缴获的战利品中,有一封牟田口廉也写给田中新一的书信。牟田口廉也是前任18师团师团长,现任15军军长,也就是英帕尔战役的指挥官。牟田口廉也在信件中说,要击灭中国驻印军,“唯有菊兵团能行之。”菊兵团,就是18师团。
所有日军都没有想到,不但18士兵无法击败新一军,而且加上53师团、第二师团、第56师团等等部队,还照样被新一军打得满地找牙,被新一军打得狼奔豸突。
孙立人、史迪威、李鸿
日期:2012-05-18 21:00:15
【6-16】
经过中国军队的连续痛击,缅北日军,尤其是18师团,还有多少战斗力?
在孟拱战役后,中国军队缴获的战利品中,还有一份55联队写给18师团的健康报告。里面有这样的文字:
“因战斗持续,始终不能得到休养,部队半年以来之辛苦加剧,连续一周间阴雨,距敌数十米之第一线战壕里,满浸泥水,不得睡眠,体力之低下推想而可知……增强战力之方策,尚无具体实施办法,但为补助兵员营养之不足,应利用余暇采取野生植物——芭蕉芯、山芋、缅甸新菌——等努力维护体力。”
这份报告里还有“战力日趋低下,实已不堪重压”的话。自从中国军队全力反攻至今,已经过了8个月时间。在这八个月里,中国军队没有一天停歇过,总是在进攻,进攻,不断地进攻。在中国军队雨点一样不间断的进攻中,日军早就苦不堪言,早就面临崩溃的边缘,他们只是依靠最后一点武士道精神,在强撑着,没有倒下去。
在新38师114团攻打孟拱的日军守卫部队中,18师团只有56联队和114联队的残兵败将;在新38师112团进行西通阻击战的时候,18师团只派出了114联队一部。18师团有三个步兵联队:55联队、56联队、114联队。那么,55联队在哪里?
55联队有三个大队,第一大队在加迈战役中,被新22师和新38师113团全歼,剩下的两个大队,也没有多少兵力了。
一份《55联队兵员健康状况报告表》显示,55师团此时仅有两个大队,就是第二大队和第三大队,没有统计第一大队,很可能是第一大队一个不剩地被消灭。
第一大队在加迈全军覆灭,即使偶尔有漏网之鱼,想要回到田中新一和18师团司令部所在的孟拱,先要穿过西通,而西通当时已经被中国军队占领,而且这是孟拱河谷唯一的通道,所以,日军只能迂回奔逃。
缅北那是什么环境?那是地球上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只有大道没有树木,其余地方全是树木,日军要走进这些原始森林,就像掉进了汪洋大海里。当年中国远征军在野人山中遭受什么苦痛,现在加倍还在了日军身上。
因为仓皇逃跑,没有给养,没有粮食,没有饮水,这些日军不是被饿死,就是被当地土人杀死,中国军队送给当地土人的奖赏可是相当丰厚的,他们杀死一名日军,好几个月都可以不干活了。日军带在路上太累赘,那就干脆割下他的耳朵去找中国军队领赏。
所以,18师团55联队第一大队没有一个人回到孟拱报到。他们不是死在加迈的炮火中,就是死在遮天蔽日的森林里。
剩下的两个联队,人数加起来才577人。日军一个大队1100人,两个大队2200人,而现在两个大队仅剩下577人,剩下的1600人去了哪里?都死了。
即使这577人,也大多都是些死老汉病娃,受伤的不算——估计没有几个不带伤的,患有脚气的142人,患有疟疾的43人,患有其他疾病的28人,还剩多少健康的?还剩362人。缅北的脚气病,不是普通的脚气病,这种疾病很容易就引起死亡。
2200人,仅剩下362人还能战斗,兵力还不到编制的六分之一。整整一个55联队,剩下的健康人数仅有565人,一个联队3800人,兵力也是不到联队编制的六分之一。
日军的报告中这样形容18师团残存的士兵:“18师团在长时间作战和撤退中,官兵已极度疲劳。上衣破烂,衬衣撕碎,露出背脊;裤子已不成形,大腿、膝盖露在外面,拖着透底的皮鞋,满脚上长着一层‘丛林疮’。因战伤、战病后撤的一群官兵姿态,让人不堪入目。身体枯瘦如柴,仅仅脸上尚残留着一丝九州男儿的不屈气概。战场缺乏卫生材料,连代替患者破旧衣服的大衣毛毯都不够用。第一线中队的官兵,包括中队长在内,一般不超过30人。甚至只有军曹一下十数人者,几乎都是半病员状态,可以说全部患有疾病和脚气病,因此无不诉苦行走困难。每人每天配给大米150克,补给正处于中断状态。”
这就是日军的“丛林战之王”,这就是日军三大王牌师团之一的18师团,这就是参与过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师团,这就是在淞沪会战中与新一军的前身税警总团交手的常胜师团,居然被中国军队打成了这幅熊样。
日期:2012-05-19 10:15:11
【6-17】
攻占孟拱河谷后,下一站就是缅北最大城市密支那。
从新平洋到孟拱,中国军队的进军路线几乎都是从南向北,这一路上都是崇山峻岭,茂密丛林。而从孟拱到密支那,进攻线路改成了从西向东。密支那位于一个略有起伏的小平原上,周围也没有高山峡谷。
来到了密支那,就算来到了缅北平原。从密支那向东200里,就是中国云南的腾冲。
打回老家,近在咫尺。
当时,守卫密支那的,是18师团114联队一部,56师团146联队一部,工兵12联队一部,共约5000人,最高指挥官是56师团步兵指挥官水上源藏少将。他和18师团那个屡屡给部属写信,屡屡被中国军队缴获的步兵指挥官相田俊二是同一个级别。尽管水上源藏少将是密支那级别最高的指挥官,但是实际上的指挥权在丸山房安大佐手中。因为丸山房安所在的114联队,人数多于水上源藏带来增援的146联队。日本人也喜欢窝里斗。
进攻密支那的部队,有美军加拉哈德一个团,中国军队第30师88团、89团、90团,中国军队第50师149团、150团、中国军队第14师42团,总兵力约有11500人。这七个团不是一次性进行攻击的,而是渐次加入,最初攻击的,仅有美军一个团和中国两个团。
从部队番号中能够看出来,中国军队都是刚刚从国内运来的战士,尽管他们在中国战场也屡有斩获,但是缅北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战场,完全不同的环境。所以,攻方军队伤亡较为严重。
攻方的最高指挥官是史迪威,直接在前线指挥的是鲍特纳,就是那个屡屡被孙立人和廖耀湘证明他不会打仗的中国驻印军参谋长,就是那个被孙立人屡屡指责的美国佬;这个美国佬攻不下密支那,史迪威才把战场指挥权交给了新一军军长郑洞国,郑洞国沉着老练,步步为营,终于攻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