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其次,当时阉党里在兵部混过的那可是大有人在。因为崇祯查办阉党之时,有两位辽东的老熟人赫然上榜,他们分别是王之臣和阎鸣泰。其中阎鸣泰一人就修了七座魏忠贤的生祠,可谓铁杆分子。而孙阁老下课,高经略接任之时,阎大人官拜兵部侍郎,他老人家不仅当时就在兵部,而且更在辽东混过;另外,王之臣当时是“蓟辽总督”,是除“辽东经略”以外能管辖辽东镇的另一个总督级别的要员。

有了阎鸣泰和王之臣这两位阉党分子,怎么能说阉党在军界无人呢?

再说,阎大人那个“兵部侍郎”正是“备经略之选”的,而孙老师一下课就正好需要人去辽东挑大樑,那阉党不正好可以派他去吗?何来兵部里混过的阉党里也只有高第一人之说?而王之臣的“蓟辽总督”与“辽东经略”本来就是平级的职务,并且都是负责辽东军务的要职,只不过“蓟辽总督”主要负责是对付蒙古,而“辽东经略”则专职对付后金。孙老师呢是两个都管,而他老人家走了之后,若是将王之臣调任到“辽东经略”的岗位上那也完全顺理成章,且至少人头比较熟(后来还真调了)。所以,说阉党之中,由于担当过军职的人才太少,无奈之下才挑高第去接孙老师的班这个说法是完全不成立的。

那朝廷当时为何派高第来辽东接替孙阁老呢?其实原因并不复杂,用常人的眼光都能看出来。由于孙老师的地位比较特殊,既是帝师,又是阁老,地位甚高,要撤换他老人家,派个虾兵蟹将去,那不寒碜人吗?所以,非得找个地位相当的去才说得过去,而高第当时正在殿前任兵部尚书,这个级别跟孙老师当时去辽东之前是差不多的,于是这才有了由高第去辽东替换孙大人的安排。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