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4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我前面已经谈到过秦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智力的因素六国已经有了,秦国的智力方面也是靠从六国引进。其他的,比如野蛮强悍的民风,这个无法学习,总不能让六国主动回到野蛮落后的状态。还有地理优势,这个也是无法学习的。所以六国根本想不到向秦国学习,就是很自然的了。

既然六国人和秦人都不觉得秦国有任何地方先进,也就不会重视商鞅,(如果商鞅在秦国名气大,那随着秦国的扩张,自然他的名声会传播到其他国家)。这个和我前面提到的商鞅在战国时期的名气很小或者说根本没有名气是一致的。

日期:2011-11-27 12:52:12

继续。

再来讨论一个经常误解的问题,谁是法家?

比如,许多书里面都说李悝是法家。我认为不对。我总觉得现代人把法家的定义范围定的太宽松太模糊了。战国几乎所有重视政策实用性的政治人物都被强行划入法家范围。虽然商鞅入秦的时候带着李悝的法经,但是这个只能证明李悝对商鞅的思想产生了影响,不能证明李悝就是法家。正因为李悝制定了法经,所以他不是法家。因为法家不会去制定一个固定的法典。永远不可能出现诸如商鞅法经,商鞅法典,或者秦孝公法典之类的东西。我们都知道法经是李悝制定的,所以他不是法家。

李悝从来就没有反对任何一个儒家观点的迹象,他也从来没说过自己是法家。其实从常理看应该这样说,他的个人信仰是儒,但在政策制定的时候重视实用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