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在西周和春秋前期,中国人的墓葬按照上古的习惯,是“不封不树”,简单的说,就是没有“坟头”。虽然,《礼记》有“殷既封而吊”,《史记》说到武王克商之后“命闳氏封比干之墓”,都可以理解为封土为坟。在河南罗山县曾经发现商代息氏墓地,其中有残存的封土,说明有坟堆在这一时期出现,但是尚不普及,社会上仍然保持“不封不树”的习俗。因此,孔子在母亲死之时,开始找不到父亲的坟——没有坟头,当然就没有墓碑之类的了(墓碑出现的时间更晚)。孔子后来根据老邻居輓曼父的母亲的的指点,才找到了父亲的坟地,将母亲与之合葬。然后,他便在父母的墓上堆起了四尺高的坟堆作为标识(见《礼记》)。

孔子给父母垒坟头的时候,还发生过一件事情,给孔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孔子父母的坟在防地。在垒坟头的时候,孔子的心中有些犯嘀咕(可能有些神经过敏),他说:“我听说古代墓地是不做坟头的。现在我孔丘是个奔走四方的人,不可以不在墓地上做个标记。”于是,他和弟子们到父母的坟上,开始聚土,然后拍实,垒起了大约四尺高的坟头。但是,没等坟头完全垒好,孔子先离开了——他要回去准备物品,接着就要举行安魂的祭事了。可是,没等孔子回去多久,他的弟子们也跟着回去了。孔子问他们怎么这么快呀,活干完了吗?弟子们说防地的坟头垮了!孔子一听,人就立即呆了,不言不语,傻傻的站在那儿。弟子说了三遍之后,孔子才从呆状中缓和过来,满眼的泪水滴滴答答的往下掉,喃喃的重复之前的话:“我听说古时候不在墓坑上面修坟头哇!”(见《礼记﹡檀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