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1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这儒家文化思想精髓总结起来便是六个字:存天理去人欲。这套思想的由来,与它的创始者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环境的影响密切攸关。孔子出生的东周列国时期(春秋时期)。那是战乱不休的年代。那时期的大多战争都是因为各地诸侯王不尊从周天子的领导,为争夺各自地方的利益,善自用兵引发的。忧国忧民的孔子,经过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个能使天下太平的办法,只要天下人各守本分,做臣子的守为臣子的本分,做贫民的守贫民的本分,做奴隶的守奴隶的本分,都去服从自己的主子,不生事端,天下自然会太平,百姓自然就能安居乐业。于是孔子周游列国,开始推销他的这一套思想学说。孔子的这番学说放在那个时期还是有些道理的,可他这一套理念却是有背当时实际当权者利益的,各地方实力派诸侯王们自然是不卖他的账。

而在孔子死后数百年后,他的那一套思想学说却越来越合时宜了。因为它非常适合封建帝王用来约束百官,统治百姓。

孔子在创立儒家学说时,有个问题可能没有考虑到:若帝王勤政爱民,天下臣民守做臣民本分忠心于他还到罢了,若遇到一个横征暴敛,残害生灵的暴君呢,天下臣民又该如何应对呢?对于孔子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后世的儒家学说的遵从者已有了解决办法,这办法便是“死谏”。所谓死谏就是无休止的劝谏皇帝改正错误,直到劝说的皇帝听得不耐烦被皇帝杀死为止。按照儒家的理念,即使被皇帝灭门也绝对不能反抗皇帝。这道理就象是父子关系,做父亲的犯了错误,做儿子的只有劝说父亲改正的权力,决不可以因此而不认父亲,反抗父亲,杀死父亲。中国历史上这样的死谏之臣为数不少,死谏的最大好处是能够留名史册,被后世人传颂。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