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日期:2016-10-27 20:08:07
04金川之役(8)
乾隆这下真发火了:你在前线,能打不能打都搞不清楚,还要来问朕,朕在千里之外,如何遥控指挥。前线战事自然还要你们拿主意,结果你们倒好,给朕来个摇摆不定。朕给了你四万兵马,莎罗奔不过千余人,你还是好好想想这战如何打吧!
乾隆当时也意识到讷亲陷入困境之中了,一度想召回讷亲。但一想到金川不过弹丸之地,讷亲这样的重臣如果无功而返的话,不仅讷亲面子上过不去,自己面子上也过不去。古代,皇帝的面子可是国体,有伤国体的事乾隆不会做。万般无奈之下,乾隆只能够再勉励讷亲,让他在前线奋勇作战。另外,乾隆下令从京城八旗中挑选善于攀岩者百余人,开始练习爬云梯,以便支援前线。
讷亲确实在想办法,他决定请求终南山道士和藏区喇嘛,用符咒和法术轰开战碉。病急乱投医啊,什么妖魔鬼怪都出来了。
像讷亲这般胡搞一番,别说速战速决,能打赢才叫怪事。军费开支越来越大,阵亡人数越来越多。讷亲一看情况不妙,赶紧再次上书,表示非常思念皇上,请求回京。同时,他密奏举发张广泗,说之所以久战无功,是因为张广泗兵分十路,导致各路兵力微弱。
也活该张广泗倒霉,岳钟琪这时候正好也上奏举发他。
客观来说,在前线三人中,岳钟琪是最为清醒的一个。要知道莎罗奔这大金川土司还是他封的,莎罗奔有几斤几两他再清楚不过来。一到军中,岳钟琪就发现张广泗错了。和千沟万壑的贵州苗寨不同,大金川土司能生存的地方只有那么点,根本不需要搞什么多路进攻,层层缩小包围圈。对付大金川土司,只要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搞定那几个核心战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岳钟琪就跑去向张广泗主动请令,希望让自己派兵去攻打核心战碉。张广泗倒好,只敷衍地给了几千兵,还是去攻打无关紧要的外围战碉。岳钟琪那是一个气,这边多了个心眼,开始搜集材料准备搞张广泗。
苦心人天不负,就在讷亲密奏的同时,岳钟琪发现张广泗幕僚中有两个人身份很值得怀疑。这两个幕僚,一个叫王秋,一个则是良尔吉。岳钟琪一番调查,发现这两人都是莎罗奔的奸细,王秋这人更是不得了,长期流窜于各苗寨之间,鼓吹反清复明。
反清复明,这是清朝统治者最敏感的神经所在,谁都碰不得。张广泗当即被免职,押送京师。
日期:2016-10-28 20:46:51
04金川之役(9)
乾隆对大金川前线开始进行调整,由原靖边大将军傅尔丹出任代理川陕总督,岳钟琪任代理经略,另派兵部尚书班第前往共同主持军务。至于讷亲,则革去经略之职,发往北路军营(清军设置防御新疆准噶尔的军队)效力。
乾隆亲自在瀛台主持了对张广泗的审讯,张广泗极力陈述自己的冤屈,表示一切全都是讷亲指挥无度造成的,自己并无过错。从张广泗这儿,乾隆方才得知,讷亲骗了自己。
讷亲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乾隆让讷亲停赴北路军营,原地待命。侍卫富成正带着乾隆的谕旨在刚来的路上呢!
至于张广泗,他辩驳再多也没用。因为这一年是乾隆十三年,乾隆皇帝一生中心情最不好的一年。这一年,乾隆杀大臣就像杀狗一样。用刑过后,张广泗仍然不服。乾隆摇了摇头,那就杀了吧!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平苗良将张广泗被处斩。
讷亲失势之后,取代他位置的是一个叫傅恒的年轻人。
傅恒比讷亲还年轻,当时三十岁都不到,原本是乾隆培养的继讷亲之后的宰辅人选。现在讷亲无药可救,傅恒只能提前上位。
张广泗死后一个月,乾隆赐傅恒遏必隆腰刀,令其前往四川前线节制诸军。傅恒一到任,就把遏必隆腰刀扔给了讷亲。讷亲看着这把彰显祖父荣耀的腰刀,在悔恨中夹杂着愧疚,他跪下磕头感谢皇上留他全尸,乃自刎而死。
讷亲死的不冤,像他这样的人,在皇帝身边待久了,一身的奴才气,凡事只知道唯命是从。而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往往要靠主帅当机立断,讷亲无此胆识,自然手忙脚乱,落得如此下场,也算意料之中。
傅恒是个幸运儿。他出生于满族名门世家,姐姐就是乾隆一生最爱的孝贤皇后。这样的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注定要璀璨夺目。傅恒的简历,注定是要让人瞠目结舌:
20岁:正六品侍卫(这个起点恐怕是无数人的终点);
22岁:正二品的总管内务府大臣;
23岁:外放山西出任巡抚锻炼,
25岁:在山西巡抚任上入职军机处,成为朝中最年轻的军机大臣;
27岁:回调京师,任户部尚书,兼任銮仪卫、议政大臣、殿试读卷官、会典馆副总裁、正总裁。
28岁:以大学士身份任川陕总督、经略西南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