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303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6-08-21 21:30:19

苏武牧羊(5)

于是苏武就被远远地放逐了,和他一样不愿意投降匈奴的汉朝使节(如常惠等),也遭受了同样的待遇。这一去就是十九年时间,每当想起这一段故事,我脑海中总是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小时候学校里教的那首学堂乐歌: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首曲调低沉凝重的乐歌今天恐怕已经很少有人再会想起来了,然而我却清楚地记得,当年唱它的时候,每逢唱到“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这一句,总有一种莫名的热血沸腾的感觉。但其实细想一下,这事挺奇怪的——像苏武这样一介汉使,并没有像卫青霍去病那样横行漠北,就是孤独地持节放牧十九年,何以让匈奴拜服汉朝的德威呢?

一开始,我以为这无非就是忠诚和信念的力量,但久而久之却又发现事实远不止于此——汉朝并非只有一个苏武,和亲的公主,被俘的汉卒,遭掳的百姓,还有像张骞苏武这样被扣留的汉使,他们的命运其实都与苏武类似。虽然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像苏武这样忠贞不二,但这其中大多数人,即便是表面上降服,内心也从来不曾认同过匈奴。要不然,张骞就不会在匈奴娶妻生子十年后,依然不忘使命;虞常等降卒也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起事叛乱;还有汉将赵破奴,若是真心投降,他最终也不会再寻机跑回汉朝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那么,是什么力量在这些沦落敌营的人心中刻下了汉的印记呢?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