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體

正文 第110节

热门小说推荐

日期:2014-03-20 20:24:09

尾声 枭雄,陨落

章武三年正月,公元223年,刘备病势沉重,便召诸葛亮、李严前往白帝城,行举国托孤之事。

二月,诸葛亮与李严到达白帝城。

而此时,蜀国境内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叛乱。

汉嘉太守黄元和诸葛亮不合,听说刘备病重,知道刘备死后一定是诸葛亮当政,他害怕诸葛亮报复自己,所以趁着诸葛亮不在成都,先举兵反叛。

黄元的兵围困了成都,刘备派将军陈笏前去讨伐黄元,在杨洪的帮助下,黄元最终兵破人亡。

这段小插曲也就算过去了。

日期:2014-03-20 22:51:28

三月,刘备诏命丞相诸葛亮辅太子刘禅,以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在病榻前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这可是亘古未有之惊天之语,陈寿赞曰:“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当然,也有不少人说这是刘备故意玩弄的政治把戏,他一是想试探诸葛亮的真心;二是故意感动诸葛亮,让诸葛亮背负道德之名,一辈子不敢行篡权乱政之事。

不管是出于哪种目的,刘备这一招都堪称好手段!

日期:2014-03-20 22:58:45

而且历史证明,刘备所选择的接班人诸葛亮,不负众望,诸葛亮终其一生,将蜀汉政权打造的固若金汤,在诸葛亮之后,蒋琬、董允、费祎三人轮番执政,继续刘备和诸葛亮的遗志,将蜀汉政权完好地延续下来,而且在同时代之中,相较于曹魏、孙吴政权,蜀汉是最为廉洁的政府,也是最为稳固的政府,曹魏、孙吴权臣更迭,动乱不息,这是难以比拟蜀汉政权的硬伤。

日期:2014-03-20 23:06:27

还有,历来的蜀汉政权都畏惧中原,都怕中原朝廷攻打,因此称臣纳贡,各地献质,以委曲求全,但刘备所建立的蜀汉政权,不但不对中原朝廷委曲求全,还主动出击,以守为攻,压迫曹魏在数十年间不得南下蜀中一步。

后世很多人说刘备、诸葛亮、姜维接连北伐,是穷兵黩武,但是若没有这以守为攻,又何来半个多世纪的强大蜀汉?

又何来整个封建中国时代里最为强大的蜀汉政权?

日期:2014-03-20 23:18:49

还有一点值得言说,在三国存在时期,由于上承东汉末年的战乱,整个中国人口几乎减少了七成,全天下之人数量不足一千万,非常可怕。

而三国建立之后,魏国人口不但没有多少增长,甚至还出现了锐减,当时魏国大臣杜恕上疏说:“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大臣陈群也说:“今丧乱之后,人民至少,比汉文景之时,不过一大郡!”由此可见魏国的人民凋弊之惨状。而东吴,从公元240年到公元280年这四十年间,户仅仅增加1万,增长率约为2%;口增加26.2万,增长率约为11%。而被后世许多人诟病穷兵黩武的蜀国,自公元221年到公元263年间,户增加8万,增长率约为40%;口增加18万,增长率约为20%。

从这一点就可见,蜀国是在三国时期,是三国之中人民恢复最好的国家。

这都是得益于刘备、诸葛亮既定的治国政策。

日期:2014-03-23 20:05:06

言归正传,却说当时的诸葛亮接到刘备的临终遗言后,涕泪交加,痛哭道:“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在刘备推心置腹的遗命之下,诸葛亮除了对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外,还有别的选择吗?

刘备又诏敕刘禅道:“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脩,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闻丞相为写申、韩、管子、六韬一通已毕,未送,道亡,可自更求闻达。”

日期:2014-03-23 20:09:27

中国古代的历来国君,都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害怕死亡,就连秦皇汉武包括唐太宗那样的雄才大略之帝,还整天想些诸如长生不老药之类的荒诞之事,但刘备死时,却表现出了非常豁达的人生态度,他乐观而满足地说“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馀,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这份豁达的胸襟,以及对儿女的牵挂之情,发生在俗称无情无义地帝王身上,着实令人感慨,甚至感动。

而且,从刘备对刘禅的临终遗言来看,刘备至死不忘教育儿子做人,读好书,做好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千古名言,至今还被封为做人处世的准则。

一个时时不忘教育儿子读好书、做好人的父亲,难道就真的如现今许多人说的那样虚伪不堪吗?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笔者相信,写临终遗言时的刘备,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是真诚的。

日期:2014-03-23 21:22:56

除了这片比较长的遗书外,刘备还给儿子刘禅留了一句至关重要的话:“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不但是刘禅,还有鲁王刘永,刘备临终前将刘永叫到榻前,吩咐说:“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

还是那句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刘备反复嘱咐刘禅、刘永兄弟的遗言,会是假的嘛?

古之君臣,如同父子,君父而臣子,未闻君事臣以子之名。

所以,在笔者看来,单凭刘备交待刘禅兄弟事诸葛亮如父这个细节上就可以看出,刘备托孤之心,多半真实,不然他又何必多此一举,给自己的儿子上道伦理枷锁?

日期:2014-03-23 21:49:42

交待完后事,刘备也安心了。

这一年四月,刘备驾崩于永安白帝城,谥号昭烈大帝!

一代枭雄,永远地陨落了。

诸葛亮上疏刘禅:“伏惟大行皇帝迈仁树德,覆焘无疆,昊天不吊,寝疾弥留,今月二十四日奄忽升遐,臣妾号咷,若丧考妣。乃顾遗诏,事惟大宗,动容损益;百寮发哀,满三日除服,到葬期复如礼;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臣亮亲受敕戒,震畏神灵,不敢有违。臣请宣下奉行。”

夏,五月,刘备的灵枢自永安白帝城送还成都。

秋,八月,刘备的遗体被葬于惠陵。

从此,枭雄长埋土下,魂归大地。

日期:2014-03-23 21:51:01

纵观刘备的奋斗史,从一无所有到统兵武将,然后几乎是百战百败,鲜有获胜者,乱世飘零,流离失所,寄人篱下,忍辱负重,年近半百时方联江东,入益州,夺汉中,三战而定大业,终于建立其整个古代中国,最强悍的蜀中政权,成为百代传扬的不世枭雄玄德公,成为千载流芳的独一无二刘先主!

这对于今时今日的我们,尤其是那些家境不好而甘于堕落的人,那些一遇挫折就自暴自弃的人,那些略受屈辱就无法容忍的人,那些稍上年岁就放弃理想的人,不失为史之明镜,今之鞭策,光鉴照人,勉励万众!

在本书结束之际,用蜀汉大臣杨戏对刘备的赞语作结:

皇帝遗植,爰滋八方,别自中山,灵精是钟,顺期挺生,杰起龙骧。始于燕、代,伯豫君荆,吴、越凭赖,望风请盟,挟巴跨蜀,庸汉以并。乾坤复秩,宗祀惟宁,蹑基履迹,播德芳声。华夏思美,西伯其音,开庆来世,历载攸兴!

(本书完)

最近更新小说

最重要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