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正文 第58节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日期:2014-02-12 22:32:08

教育方面,兴新学,废科举。

袁世凯一向重视人才,新政的重头戏当然免不了教育。1901年,袁条陈新政时说,“百年大计,莫如树人。古今立国,得人则倡。作养人材,实为图治根本”,“国势之强弱,视乎人才,人才之盛衰,源于学校。诚以人才者立国之本,而学校者又人才所从出之途也”。

有办山东大学的经验,袁世凯上手多了。1902年,袁在保定设立学校司,督办全省教务,次年改为学务处,设教学研究所,研究学校编制和教学之法。没有校址,袁世凯又把庙院之类的房屋全部改为校舍,都说我迷信,放到正事上,我也是毫不含糊的。同时,袁派人去考核各处官员的办学情况,还成立了教育宣传队,进行宣传工作,并鼓励各地办学者外出考察教育,还要写考察日志。袁世凯能用人,也懂得尊重下属,直隶学务之出色,直隶学校司督办严修功不可没,袁曾言“听严修先生之所为,吾供指挥而已”,袁世凯有日后的事业,与他的这一性格不无关系。

接下来是钱的问题。既然庙院都拆了,朝廷拨放的土地和开销也该用到正事上,老袁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直隶的教育事业又多了一份资金来源。在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上,袁世凯也很舍得,1902年,他率先捐白银两万两,开了私人捐资办学的先河。一看上司都自掏腰包,后来担任学部侍郎的严修也学了一回领导,1904年,严修在天津捐白银三千两,作为办学基金。有了这两个榜样,天津的商贾富绅也纷纷慷慨解囊,数月之间,天津新学堂雨后春笋般兴起,不但早年创立的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得到恢复和扩建,天津著名的南开中学也在此时由严修、张伯苓创办,后来,这所中学走出了一位伟人,***。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ziyungong.cc

(>人<;)